在中国画家队伍中,出现过一些鉴藏大家,如明代的董其昌,现代的吴湖帆等,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杭人唐云,擅花鸟、山水,是当代海上名家,也是一位颇具眼力的鉴藏家。把鉴藏爱好与绘画创作紧密联系,是他的鲜明特征。他的山水、兰竹倾心石涛,花鸟较多取法八大山人和华嵒,这三家墨迹也就成了他搜索收藏的重点。
《碧桃寿带图》是唐云早期收藏的华嵒真迹之一,存有他的题签和印鉴。图上款书:“王母书下云旗翻,新罗山人写”十二字,由楷趋行,规矩中见灵变,显由锺繇化出,合於作者风神。钤白文方印二:“华嵒”、“秋岳”。作寿带鸟,展双翅,舒长尾,飞翔其端,喙微开,双目凸显,俯首下视;中下部写碧桃一枝,修竹两竿,穿插湖石间。画面可谓精当简洁,绝无多余的一笔一墨,这是位置经营,即章法的好处。
寿带鸟为主题所在,故在作者笔下最为用心,运枯毫多遍细划丝毛,既松灵又服帖,甚至让你可感羽毛下的鲜活肌体。舒展的翅,飞动的尾,彷佛飞天仙子的裙带,婀娜生姿,妩媚动人。眼、爪,是画禽鸟的关键,是传达神情的要害,作者以少许浓墨劲钩重点,完足了这一小生命的活泼泼的力量和精神。
湖石瘦而透,出於波折变化的粗而毛的笔致;修竹新篁,如作撇捺,笔意隽逸;碧桃用没骨法,浅脂淡粉,娟秀无比。不同的物种应用不同的笔调,便现出了各自的质和美。这是其笔墨的妙处。
石、竹、花,堪称三友。石象征永固和寿,竹的清劲,花的秀媚,表示着春的美好。它们呼应着寿带鸟,形成了画的主题。
华嵒的基本用笔特征,是“棉里裹针”,似柔实刚,似料实贯,纵逸而含蓄。他的这类笔法,可收可放,有较大的包容性和可变性,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借鉴的。
华嵒(1682—1756),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福建上杭人。初寓杭州,后客扬州较久,与“扬州八怪”同时享名,晚年归西湖卒於家。他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是一位画坛全才。他工诗、擅书,有“三绝”之称。於画,则人物、山水、花鸟、鱼虫无所不能,无所不佳,标新领异,机趣天然,直可与恽寿平并驾。
华嵒的花鸟画,在其全部艺术中最为突出。他用小写意的格局,既取了大写意的气势和墨韵,又取了工笔和没骨法的细致入微及丰富色泽,并能根据需要进退自如,或偏於工细,或偏於放逸,这就使他在白阳、青藤的大写意、恽南田的没骨法和院体工笔之间,另辟了一条蹊径,独创了自己的风貌。这一风貌,因为具备丰富变化的笔墨韵律、生活活泼的形象和明快雅艳的色彩,所以受到行内行外的一致好评。
晚清人葛金烺《爱日吟庐书画补录》把华嵒列为“扬州八怪”之一。华嵒自雍正二年(1724)初到扬州,到乾隆十七年(1752)最后一次离开扬州,近三十年间频繁来往、寓居、活动於扬州,先后交结了许多文人、画家,包括同列“八怪”的金农、李鱓、郑燮和高翔等,艺术上也互有交流和影响。在被不同著作列入“扬州八怪”的十五位画家中,华嵒是成就最为卓著的一位,也是对后世画坛影响最大的一人。即在扬州本地,“八怪”之后的名家,如倪璨、魏畹、王素、李育等也大都在不同程度上延续着华嵒的风神。
我们在欣赏唐云先生旧藏的前述一图时,会自然发现唐云先生早期花鸟画取法华嵒最多,其中的许多特征,在他毕生艺术道路(学习、探索、文化、创造)中贯穿始终。这是华嵒艺术影响力在现代画坛的体现,也是优秀传统生生不息的标志!
华嵒的作品,因其在画史的突出地位和影响力,多年来一直是收藏家搜寻、追逐的对象。其市场价值,也随着藏家对其认识的深入,而越来越高。绘画作品的价值,大约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一)艺术性高低;(二)画史的地位;(三)知名度的大小;(四)历史的长短;(五)存世量的多少。据此,同为一流画家的佳作,(一)、(二)、(三)方面相似者,古代作品应比现代作品价值高。其理由是:(一)历史长久,既有艺术价值,又具历史价值。(二)因为历史久远,损失必多,所以存世量必少。但是,从目前拍卖市场看,情况却相反,这是不正常的。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收藏家的新兴者对画史缺乏研究,或研究不深入。二是担心伪作,因历史长久,真伪难辨。因此,又一种现象出现了,即名家所收藏的作品,尤其是可靠的鉴藏家收藏的作品,就成了从多藏家竞争的对象。
华嵒《碧桃寿带图》即是名人收藏的名人名画,它除了固有的艺术的、历史的价值外,又经历了唐云先生的鉴赏、珍藏和借鉴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著录”,确保了作品的真实和可信,又是艺术传统承传发展的一个见证,具宝贵可知矣!(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