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 威廉·霍尔曼·亨特 William Holman Hunt 名作(代表作)《爱玛莉莉丝(Amaryllis)》
来源:枫荣美术网 发布时间:2025-1-5
摘要:威廉·霍尔曼·亨特 William Holman Hunt (1827 - 1910),是英国画家,也是拉斐尔前派兄-弟-会(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的创始人之一。
威廉·霍尔曼·亨特 William Holman Hunt (1827 - 1910),是英国画家,也是拉斐尔前派兄-弟-会(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画作以注重细节、色彩鲜艳和精心设计的象征主义(Symbolism)而著称。
亨特(Hunt)出生于伦敦。他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学习,但他反对学院创始人约书亚·雷诺兹爵士(Sir Joshua Reynolds)的影响。1848 年,在结识了诗人兼艺术家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之后,他加入了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运动。他们与约翰·埃弗雷特·米莱(John Everett Millais)一道,试图通过强调对自然世界的详细观察,以近乎宗-教的精神忠于真理,来振兴艺术。
亨特(Hunt)的作品最初并不成功,在艺术媒体上受到广泛抨击。他早期的一些作品,如《牧羊人》(The Hireling Shepherd)和《唤醒的良知》(The Awakening Conscience)等,以浓郁的自然主义手法描绘了现代农村和城市生活的场景,因而备受瞩目。然而,他是以宗-教画而闻名于世的,最初的作品是《世界之光》(The Light of the World,1851-1853),现藏于英国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Keble College, Oxford)的小教-堂;后来的版本(1900 年)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现藏于英国伦敦圣保罗大教-堂。
他有许多学生,包括罗伯特·布雷斯韦特·马丁诺(Robert Braithwaite Martineau)。
亨特(Hunt)的代表作品包括:
《良心觉醒》(The Awakening Conscience,现存泰特英国美术馆(Tate Britain));
《克劳迪奥和伊莎贝拉》(Claudio and Isabella,现存泰特英国美术馆(Tate Britain));
《闹鬼庄园》(The Haunted Manor,现存泰特英国美术馆);
《英国海岸》(Our English Coasts,现存泰特英国美术馆);
《伊迪丝·霍尔曼·亨特夫人的肖像》(Portrait of Mrs Edith Holman Hunt,现存泰特英国美术馆);
《尤厄尔的麦田》(Cornfield at Ewell,现存泰特英国美术馆);
《世界之光》(The Light of the World,两个版本,现存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Keble College, Oxford)、英国伦敦圣保罗大教-堂);
《伊莎贝拉和罗勒锅》(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现存英国 莱因美术馆(Laing Art Gallery));
《牧羊人》(The Hireling Shepherd,现存曼彻斯特美术馆(Manchester Art Gallery));
《范妮·沃·亨特》 (Fanny Waugh Hunt,现存托莱多艺术博物馆(Toledo Museum of Art));
《自画像》(Autoritratto,现存乌菲齐美术馆(Uffizi Museum));
《斯蒂芬·拉辛顿》(Stephen Lushington,现存英国国家肖像画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阴影》(The Shadow,现存芝加哥艺术学院(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夏洛特夫人》(The Lady of Shalott,现存美国 沃兹沃斯雅典艺术博物馆(Wadsworth Atheneum Museum of Art));
《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 22 岁时的肖像》(Portrait of Dante Gabriel Rossetti at 22 years of Age,现存伯明翰博物馆信-托(Birmingham Museums Trust));
《女学生的赞美诗》(The School-Girl*s Hymn,现存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
《爱玛莉莉丝》(Amaryllis,私人收藏);等。(枫荣翻译编辑)
注:基础资料来源于<名画解读>站共享资料。
致谢画家!图片仅用于学习和欣赏,禁止商业用途。
转载请注明翻译编辑整理作者:枫荣美术网 www.fonron.com
大图下载地址:见帖尾
******************************************************
画家:William Holman Hunt (1827 - 1910)
标题:Amaryllis(爱玛莉莉丝)
创作时间:1884
画幅尺寸:35.5 x 25.2 cm
<名画解读>资料:
“Amaryllis”(爱玛莉莉丝)是古希腊和罗马诗歌中出现的一个角色的名字,最初的希腊名字是 “Amarysso”,意为“闪闪发光”。爱玛莉莉丝(Amaryllis)的角色被写进了几部文学作品中,包括忒奥克里托斯(Theocritus)的《田园诗(Idylls of Theocritus)》、维吉尔(Virgil)的《牧歌(Eclogues)》和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的《利西达斯(Lycidas)》。忒奥克里托斯(Theocritus)称她为仙女,但她最常被描绘成牧羊女。
维吉尔(Virgil)的诗《牧歌(Eclogues)》成为这个名字最著名的用法。她多次出现在这首诗的第I、II、III和VIII章中。爱玛莉莉丝(Amaryllis)是一个小角色,深受提提鲁斯(Tityrus,注:吹奏双管笛的乡野神)的喜爱,当时她帮助阿方斯博厄斯(Alphesiboeus,注:《牧歌》(Eclogues)中的人物)制作了一个爱情咒语。
爱玛莉莉丝(Amaryllis)还是一种花卉植物的名称,原产于南非,18世纪由荷兰东印度公司引入欧洲,当时以维吉尔(Virgil)诗中的人物命名。
在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花通常被用作象征。爱玛莉莉丝(Amaryllis)花象征着爱、美丽和决心。亨特(Hunt)在英国乡下画了一位穿着现代服装的牧羊女,她戴着一顶饰有不同颜色花朵的帽子,一头红色的长发,明亮的蓝眼睛,玫瑰色的脸颊和红嘴唇。背景中有一位牧羊人正在照料他的羊群,而爱玛莉莉丝(Amaryllis)站在前景中演奏着双管笛。(枫荣翻译,如有不准确请谅解)
*******************************************************
本贴无大图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