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美国画家、波普艺术大师 罗伊·利希滕斯坦 Roy Lichtenstein 名作(代表作)《在车里》
来源:枫荣美术网 发布时间:2024-4-2
摘要:In the Car
罗伊·利希滕斯坦 Roy Lichtenstein (1923-1997),美国画家,波普艺术(Pop Art)大师,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美国艺术文学院成员。
从1951年起,利希滕斯坦(Lichtenstein)从事波普艺术。他与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贾斯珀·约翰斯(Jasper Johns)和詹姆斯·罗森奎斯特(James Rosenquist)一起,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Pop Art movement)的关键人物。
利希滕斯坦(Lichtenstein)是波普艺术艺术理论的杰出实践者。在他的艺术中,利希滕斯坦(Lichtenstein)在 “高级”和 “低级”艺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他将商业图像的风格与传统的绘画媒介相结合,他的作品引起公众关注的主题是从漫画中摘录的,但是他后来的主题,却将其视觉语法归因于“高级”文化的主题,特别是现代艺术的历史,这些画作为利希滕斯坦(Lichtenstein)带来了主流的成功,但起初,他也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他被指-控伪造商业图像,甚至被称为美国最糟糕的艺术家之一。
******************************************************
上图:画家:Roy Lichtenstein (1923 - 1997)
标题:In the Car(在车里)
创作时间:1963
画幅尺寸:172.00 x 203.50 cm
英国苏格兰国立美术馆资料:
综述:这幅画是利希滕斯坦(Lichtenstein) 20 世纪 60 年代早期创作的系列作品之一,其中涉及浪漫主题。他在漫画插图的原始素材基础上放大了许多,以巨大的规模绘制作品。这幅作品取材于漫画《女孩的罗曼史》(Girls* Romances)中的一幅图片。原插图上有一个思想泡泡,上面写道:“我对自己发誓,我不会失约 --- 我不会和他一起去骑马 --- 然而在我意识到之前......”。他的画作展现了当代美国的典型形象,同时具有魅力、世俗、戏剧性和非个人化。利希滕斯坦(Lichtenstein)传达了时代的精髓,描绘了可识别的 “类型”,如这幅画中的金发美女和方脸帅哥。
详细:20 世纪 60 年代初,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开始创作他现在最为人熟知的漫画系列画作。他以战-争和爱情喜剧漫画为素材,将饱受爱情折磨的年轻女性和大胆的战-争-英-雄形象转化为色彩斑斓、充满活力的大型画布。他对漫画书图像风格的挪用和对题材选择的平庸立即引起了争议,甚至同情波普艺术(Pop Art)理念的评论家也对这种明显伪造商业图像的行为表示怀疑。然而,利希滕斯坦(Lichtenstein)本人却有意利用低俗艺术和高雅艺术之间的矛盾,在将大众文化提升到高雅品位领域的过程中找到了讽-刺和某种狡黠的幽默。
利希滕斯坦(Lichtenstein)接受过素描和油画训练,但与同时代的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一样,他早年也曾从事过商业艺术家的工作。1951 年,他在纽约展出了他后来称之为“抽象表现主义成语”的画作。后来,他开始将米老鼠(Mickey Mouse)和唐老鸭(Donald Duck)等卡通人物引入他的表现主义画作中。最终,他放弃了绘画式的抽象,转而直接从广告、连环画和产品包装等日常来源中提取图像。他发展出一种全新的原色、平面背景和浓重黑色轮廓的风格。他的连环画的影响力部分取决于其精确的技术以及对墨点和卡通风格的图形效果的模仿。他将原始素材的草图放大到画布上,然后上色,通常借助模板来重现原始漫画机械印刷过程中的本戴点(Ben-Day)。
《在车里》(In the Car)是他早期漫画作品中最引人注目、最令人难忘的一部。它改编自刊登在 1961 年 9 月号的《女孩的罗曼史》(Girls* Romances)上的连环画《明日复明日》(Tomorrow and Tomorrow)。最初的连环画上有一段文字,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想法:“ 我对自己发誓,我不会失约 --- 我不会和他一起去骑马 --- 然而在我意识到之前...... ”,利希滕斯坦(Lichtenstein)在他的画中省略了这个“思想泡泡”,取而代之的是英俊的方下巴男人的特写镜头,他偷偷地看了一眼他漂亮的金发女郎。她裹在豹纹皮大衣里,目光呆滞,直视着挡风玻璃外的前方。从男女刻板印象到美国战-后文化的伟大象征 ---飞驰的汽车,画面的方方面面都充满了陈词滥调。然而,尽管这幅作品出自一本 10 美分的爱情漫画,但我们还是无法不被其中的男女关系所吸引。利希滕斯坦(Lichtenstein)一直强调,他的创作是独立的,与最初的漫画背景相去甚远;正如他后来解释的那样,“一旦我参与到绘画中,我就会把它当成一种抽象。他淡化了任何叙事内容的重要性,转而强调他要创造和谐统一的构图。尽管如此,他这种死板、不近人情的风格实际上最终增强了画面的情感强度,利希滕斯坦(Lichtenstein)显然很享受这种悖论。
本文最初发表于《苏格兰国家美术馆的100 件杰作》,爱丁堡,2015 年(出版)。(枫荣翻译,如有不准确请谅解)
*****************************************************
下图:作品细节
细节截图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3kVJ6Q3oRkFKx8JHIrh7TA
提取码:lbgo
会员名
点评内容
发表时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帮助(?)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4 www.fonron.com
粤ICP备13068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