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画家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 胡安·米罗 Joan Miró 名作《人物(Personage)》等三幅
来源:枫荣美术网 发布时间:2021-2-24
摘要:胡安·米罗 Joan Miró(1893-1983), 西班牙-法国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Surrealist)的代表人物。
胡安·米罗 Joan Miró(1893-1983), 西班牙-法国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Surrealist)的代表人物。是和毕加索(Picasso)、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
米罗( Miró)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Barcelona),1907年进入巴塞罗那美术学院学习,1919年离开家乡,首次来到世界艺术之都巴黎,结识了毕加索(Picasso)等许多朋友,1925年,米罗( Miró)参加了在皮埃尔美术馆举行的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展览。之后,他的作品就被人们称为“梦幻绘画”。
从1930年起,米罗( Miró)的作品定期在纽约等城市展出,作为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他在美国有很大影响。在世界画坛上,他的名望仅次于毕加索(Picasso)。米罗的超常感受力使他能用象征主义手法传达信息,用极自然的艺术语言、超越时空的方式与观众交流。他形象地表达了人类最强烈的感情,热爱、仇-恨、信任和恐-惧。
米罗( Miró)1947年来到纽约。他在美国共呆了8个月,1948年回到巴黎。
米罗( Miró)艺术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的绘画结构,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另一个卓越之处就是,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他的有机物和野兽,甚至他那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种热情的活力,使我们觉得比我们日常所见更为真实。他被人们认为是“把儿童艺术、原始艺术、民间艺术揉为一体的大师”。(枫荣翻译编辑)
注:基础资料来源于古根海姆博物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馆藏共享资料。
致谢画家!感谢博物馆共享资料。
注:图片仅用于公益学习和欣赏,禁止商业用途。
转载请注明翻译编辑整理作者:www.fonron.com
大图下载地址:见帖尾
********************************************************
上图:画家 Joan Miró (1893—1983)
标题:Personage(人物)
创作时间:1925
画幅尺寸:130.2 x 96.5 cm
作品资料:
古根海姆博物馆资料:米罗(Miró)的作品在1925年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根据艺术家的说法,这是由于饥饿引起的幻觉,其中包括他对诗歌的印象。这些产生了艺术家的“梦幻画作”,例如《人物》(Personage),其中幽灵般的人物徘徊在蓝色的苍穹中。米罗(Miró)在这些画作中探索了超现实主义的自动性,试图在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的情况下,自主转录他徘徊的想象。尽管这些图像是高度示意性的,但正如画家艺术家所阐明的那样,它们并非没有提及真实事物。他在1948年说:“对我来说,形式(形状)从来都不是抽象的东西。它永远是某种东西的标志,是一个人,一只鸟或其他东西。”在这些作品中,米罗(Miró)开始发展自己的神秘符号语言:《人物》(Personage)中的形式描绘了一只残缺的大脚和一个咧嘴笑着的长着三颗“牙齿”的头。星形通常代表米罗(Miró)作品中的女/性的器/官,而带有四道光线的圆点则象征着一只没有实体的眼睛。
两年后(1927年),米罗(Miró)在作品中恢复了在现实中更为实际的影像。在《风景(野兔)》(Landscape (The Hare))等作品中,他还回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主题之一,即家人在加泰罗尼亚的家中的乡村。米罗(Miró)说,他在一个夏天的傍晚看到野兔飞速跳过田野时,启发了在画布上绘画的灵感。在《风景(野兔)》中,此事件已转变为强调天空上事件的展开。酸橙色和红色的原始地形是这样的景观,其中一只眼睛鼓鼓的野兔凝视着螺旋状的“彗星”。
到1940年代末期,米罗(Miró)制作了更大尺寸和更广泛标记的画布。 1953年的《绘画》(Painting)高度超过6英尺,宽12英尺,以松散的笔触和沉着的色彩为特征,在《绘画》中,书画风格和《人物》等作品的在宇宙氛围中的开阔领域,变成了大胆而充满活力的线条。然而,其中的星星和太阳,类似动物的形态以及点状的喷洒,却是艺术家在1920年代发展起来的象征性语言的标志。
珍妮弗·布莱茜(Jennifer Blessing) (枫荣翻译)
*************************************************************
上图:画家 Joan Miró (1893—1983)
标题:Landscape (The Hare)(风景(野兔))
创作时间:1927
画幅尺寸:129.6 x 194.6 cm
作品资料:
古根海姆博物馆资料:米罗(Miró)的作品在1925年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根据艺术家的说法,这是由于饥饿引起的幻觉,其中包括他对诗歌的印象。这些产生了艺术家的“梦幻画作”,例如《人物》(Personage),其中幽灵般的人物徘徊在蓝色的苍穹中。米罗(Miró)在这些画作中探索了超现实主义的自动性,试图在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的情况下,自主转录他徘徊的想象。尽管这些图像是高度示意性的,但正如画家艺术家所阐明的那样,它们并非没有提及真实事物。他在1948年说:“对我来说,形式(形状)从来都不是抽象的东西。它永远是某种东西的标志,是一个人,一只鸟或其他东西。”在这些作品中,米罗(Miró)开始发展自己的神秘符号语言:《人物》(Personage)中的形式描绘了一只残缺的大脚和一个咧嘴笑着的长着三颗“牙齿”的头。星形通常代表米罗(Miró)作品中的女/性/器/官,而带有四道光线的圆点则象征着一只没有实体的眼睛。
两年后(1927年),米罗(Miró)在作品中恢复了在现实中更为实际的影像。在《风景(野兔)》(Landscape (The Hare))等作品中,他还回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主题之一,即家人在加泰罗尼亚的家中的乡村。米罗(Miró)说,他在一个夏天的傍晚看到野兔飞速跳过田野时,启发了在画布上绘画的灵感。在《风景(野兔)》中,此事件已转变为强调天空上事件的展开。酸橙色和红色的原始地形是这样的景观,其中一只眼睛鼓鼓的野兔凝视着螺旋状的“彗星”。
到1940年代末期,米罗(Miró)制作了更大尺寸和更广泛标记的画布。 1953年的《绘画》(Painting)高度超过6英尺,宽12英尺,以松散的笔触和沉着的色彩为特征,在《绘画》中,书画风格和《人物》等作品的在宇宙氛围中的开阔领域,变成了大胆而充满活力的线条。然而,其中的星星和太阳,类似动物的形态以及点状的喷洒,却是艺术家在1920年代发展起来的象征性语言的标志 。
珍妮弗·布莱茜(Jennifer Blessing)(枫荣翻译)
*************************************************************
上图:画家 Joan Miró (1893—1983)
标题:Painting(绘画)
创作时间:1953
画幅尺寸:194.9 x 377.8 cm
作品资料:
古根海姆博物馆资料:米罗(Miró)的作品在1925年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根据艺术家的说法,这是由于饥饿引起的幻觉,其中包括他对诗歌的印象。这些产生了艺术家的“梦幻画作”,例如《人物》(Personage),其中幽灵般的人物徘徊在蓝色的苍穹中。米罗(Miró)在这些画作中探索了超现实主义的自动性,试图在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的情况下,自主转录他徘徊的想象。尽管这些图像是高度示意性的,但正如画家艺术家所阐明的那样,它们并非没有提及真实事物。他在1948年说:“对我来说,形式(形状)从来都不是抽象的东西。它永远是某种东西的标志,是一个人,一只鸟或其他东西。”在这些作品中,米罗(Miró)开始发展自己的神秘符号语言:《人物》(Personage)中的形式描绘了一只残缺的大脚和一个咧嘴笑着的长着三颗“牙齿”的头。星形通常代表米罗(Miró)作品中的女/性/器/官,而带有四道光线的圆点则象征着一只没有实体的眼睛。
两年后(1927年),米罗(Miró)在作品中恢复了在现实中更为实际的影像。在《风景(野兔)》(Landscape (The Hare))等作品中,他还回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主题之一,即家人在加泰罗尼亚的家中的乡村。米罗(Miró)说,他在一个夏天的傍晚看到野兔飞速跳过田野时,启发了在画布上绘画的灵感。在《风景(野兔)》中,此事件已转变为强调天空上事件的展开。酸橙色和红色的原始地形是这样的景观,其中一只眼睛鼓鼓的野兔凝视着螺旋状的“彗星”。
到1940年代末期,米罗(Miró)制作了更大尺寸和更广泛标记的画布。 1953年的《绘画》(Painting)高度超过6英尺,宽12英尺,以松散的笔触和沉着的色彩为特征,在《绘画》中,书法绘画风格从《人物》等作品的在宇宙氛围中的开阔领域,变成了大胆而充满活力的线条。然而,其中的星星和太阳,类似动物的形态以及点状的喷洒,却是艺术家在1920年代发展起来的象征性语言的标志。
珍妮弗·布莱茜(Jennifer Blessing) (枫荣翻译)
*************************************************************
本帖无大图下载
会员名
点评内容
发表时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帮助(?)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5 枫荣美术网 www.fonron.com
粤ICP备13068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