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现代 潘天寿 《入山图》 香港佳士得2014春拍 成交价784万港元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18-6-16
现代 潘天寿 《入山图》 香港佳士得2014春拍 成交价784万港元
作品鉴赏
在笔法上,潘天寿最鲜明的特色是强化了“气”与“骨”的表现力,既满足了造型上的要求,也营造了全新的审美趣味,而他对笔性的认识首先得益于他对“骨法”用笔的解释。概括起来讲,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条:(1)骨法是客观对象的本质,因此笔性当随顺物性,以传达对象的神采;(2)骨法归之于用笔,骨法即“表现各种骨线的方法”,即书法;(3)骨法用笔是对作者的主观要求,是艺术家内在精神气质的外化。关于第一条,潘天寿曾说:“‘骨法’原是古代性命哲学和星相学中的术语,后来发展为绘画上的术语。它包括对象的精神状态和外形状态两个方面。”
焦墨、浓墨和破墨是潘天寿山水画墨法的主要特色,三者被运用在同一幅画面上,具体而言,即焦墨多用以勾勒树干、松针,或山石轮廓,浓墨用以点叶,破墨则多用于苔点,取浑厚华滋之美。潘天寿在山水画墨法上成就最大者为焦墨和破墨。潘天寿山水中的苔点是其破墨法(积墨法)最精彩的部分,“模糊中求精彩,精彩中求模糊”(潘天寿语),效果极为独特。除了具体的用墨技法,潘天寿在墨色的整体布局上也极为审慎。潘天寿用墨,首先注重的,不是求每一笔落纸,墨分五色,而是求整幅作品的总体效果与感染力;不是求局部的小变化、小对比,而是求整体的大变化、大对比。他是在首先强调整体大效果的前提下,恰如其分地掌握局部小变化。在山水画中,由于形象众多,笔法繁复,故墨气往往容易支离破碎,在四王传派的山水画中,这种弊病体现得尤为明显。但潘天寿山水从吴镇、沈周、四僧人手,在墨法、墨气处理上有较多的经验,故而能突破晚清画坛积习。在墨法上取得很大的收获,既能变化复杂,又不落碎、弱、平、浊之窠臼。他的指墨山水画中焦、浓、淡墨,徘徊往复,彼此交错,但整体效果却浑然一在笔法、墨法处理问题上,潘天寿也有分别的论述,但事实上,他反复强调的是笔墨的整体配合与协调,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题识:盗僧古佛服,山花战场春。来去自来去,征尘久在秦。戌辰(1928年)踏青节前二日,一天闷雨,作此遣兴,寿客西湖。
作品资料
作者 潘天寿
尺寸 179×46cm
创作年代 1928年作
估价 HKD 2,000,000-3,000,000
成交价 RMB 6,303,360 HKD 7,840,000
专场 中国近现代书画
拍卖时间 2014-05-26
拍卖公司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4年春季拍卖会
出版:《历代文物萃珍—敏求精舍三十周年纪念展》,敏求精舍,香港,1990年-第162-163页,图版67。
钤印:阿寿、天授、弱其志
展览:香港,香港市政局及敏求精舍,“历代文物萃珍—敏求精舍三十周年纪念展”,1990年11月30日-1991年2月10日。
来源:香港苏富比,中国近现代绘画拍卖,1985年11月21日,编号53。
感谢画家
感谢阴山工作室提供资料
会员名
点评内容
发表时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帮助(?)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4 www.fonron.com
粤ICP备13068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