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拍卖结果看,这幅画从无底价拍出了264万元高价,可能是一幅“捡漏”作品。日本私人美术馆藏品经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惊艳。
画在宋代达到了一个写实的高峰,也是在这个时候,酝酿出了不以形似的文人画。苏轼、文同、李公麟等人所开辟的新风在当时并没有形成一种主流。及至元代,“元四家”在民间兴起,他们的画风在明中期以后成为画坛的主导,而董其昌的出现,恰是达到了一座文人画的高峰。
董其昌的南宗说皆是文人为主:“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僧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遥接衣钵。”
画上董其昌自己说是忆临赵孟頫,但其实就是他自家笔法。以渴笔钩勒峰峦山石,皴擦的运用极其到位,而线条流走轻快,疏密得宜。远处山石的凹凸明暗,则以横点巨苔,配上淡墨直皴的层层渲染来加以完成,显得意境朴厚深邃。以笔墨而言,这张画正是董其昌南宗论的最佳注脚。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