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八大山人 《独立睥睨图》 立轴 水墨纸本 中贸圣佳2015拍卖会 成交价1232万元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18-5-12
清 八大山人 《独立睥睨图》 立轴 水墨纸本 中贸圣佳2015拍卖会 成交价1232万元
【作品赏析】
影响到齐白石的八大山人画鹰之作——读朱耷《独立睥睨》图轴
刘光启 刘金库
鹰与“英”谐音,故被人们视为英雄的象征,历代丹青妙手画鹰喻鹰以高瞻远瞩、坚强刚毅及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气概加以赞美。这幅画鹰作品,是八大山人朱耷晚年精品佳作。此图绘雄鹰屹立于岩岭石巅,攫身侧目之势,益显志翮凌云的英姿,刚健有神,捷锐威猛。岩间枯木横生,笔情纵恣,倔强雄奇,夸张却富生气。人们独爱其笔下的苍鹰,因其如飞似动,元气淋漓,以神取形,意在笔先。八大山人所写的雄鹰,气势非凡,活灵活现,但不是霸气与粗野感,而是雄鹰高瞻远瞩并势挟风雷,同样显示出画家刚毅正直的气质与壮阔雄浑的胸襟。他落笔大胆,点染细心,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观其章法,大处纵横交错,大开小合,小处欲扬先抑,含而不露,张弛起伏,适可而止,绝不剑拔弩张。
此图中的雄鹰,正是所谓白眼看青天,以寓其不平之气,画中的岩石作卵形,有岌岌倾倒之势,八大笔下的苍鹰独创一格,其雄鹰予人雄浑超迈之感,力透纸背,章法奇,用墨重,尤其是他以林良的“积墨法”画鹰背,鹰背宜浓笔才厚重,但其巨翅则浓墨及焦墨并用,以显其坚挺。这些具有鲜明个性而异乎常规的造型,正是八大山人惨遭国破家亡之痛而愤世嫉俗思想的反映。
我们认为,八大山人晚年所作《独立睥睨》是他的代表性作品,用笔挺劲刻削,构图奇险,画风别具一格。他画的鹰,苍劲圆悴,神情惊警,借以表现他孤傲落寞,晴空出世的思想。在画笔的曲直迂回,浓淡明晦之间,一吐画家胸中之块垒。较之过去公认的朱耷画鹰名作,如《空谷苍鹰图》(上海博物馆藏)、《画鹰图》(故宫博物院藏)、《双鹰图》(八大山人纪念馆藏)等作品,不仅毫不逊色,而且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
首先,将此图与上博所藏《空谷苍鹰图》相对比,二图在画法上并无明显区别,仅在构图上略有差异,绘制《空谷苍鹰图》的时间略早于本图,且在构图上多出枯树、岩间小草等,与明代林良的画鹰构图十分接近,尚未完全脱离林良画法的桎梏,而本图则在意境上更具特色,且在个人风格的运用上,多有个性画法,尤其是在表达雄鹰的那种“英雄独立,傲然睥睨”的精神层面更加明显,整幅画面充满了空灵、孤傲、自赏的内心世界,呼之欲出。
其次,这件作品中岩石、枯木的构图,与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画鹰图》、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的《双鹰图》除画法相同外,其构图与意境的营置,以此图为佳,其理由有三:(1)此图的禅意倾向更加浓郁,特别是在孵形的岩石造型、枯木生机勃发这二点上;(2)在鹰的画法上,鹰背、巨翅都保留有林良的画法,而在鹰嘴、鹰眼等处多是创造性发挥,上述二馆所藏的画鹰虽有所创新,但不若此图精彩;(3)如果从“超越古人”角度来看,此图尤其重要,八大山人已经能把林良的画鹰法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没有涩笔、滞笔现象,而上述二馆藏的画鹰却有此现象,特别是滞笔特征明显。如果从创新的角度来说,此图的构图是创新,横生的枝叶更是创意,已经臻于人画俱老的地步,而不是像八大山人纪念馆收藏的《双鹰图》那样已见衰年迹象。值得一提的是,本图中的苍鹰直接影响到后世的著名画家,如陈半丁、齐白石等,而其它作品的影响力则无法与此帧相比。
此图款署“八大山人写”。据考证,朱耷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59岁时才署名为八大山人,直到80岁去世。可推知此画作于59岁之后,另据八大的“八”字写成二点,又知是八大山人约在69岁至80岁之间的作品。此外,八大山人晚年署款最后一个字还有“画”与“写”的区别。从传世作品看,约60岁到70岁,款题“画”字;70岁到80岁,款题“写”字,也可作为断代的佐证。再从画家印记分析,所钤“何园”方形朱文印,约使用自1670年,朱耷时年74岁。综上所述,此画应作于1670-1705年,即74岁至80岁之间。这一时期的朱耷花鸟作品,用笔含蓄内敛,有从老辣之中归真返璞之势,且画鹰的眼睛眼珠顶在眼圈上角,翻着白眼,但已由“方形”变为“圆形”, 但又与60多岁时期的画鹰作品不同,画风豪迈沉郁,特别是此图所绘鹰眼珠顶在眼眶的上方,翻着白眼,背景再加上枯枝、苍岩,意境寒苦,与他在康熙年间的艺术创作十分吻合。八大山人晚年的画鹰之作,改变了以前细锐方劲的笔势,风格渐趋朴茂雄健,构图趋向奇特、幽深,无不表现出凝重、静穆的含蓄美和思想内蕴,从而把花鸟画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作品上钤有著名画家、鉴藏家陈半丁(1876-1970)的收藏印五方,其中一印赫然曰“精品”二字,这在其藏品中也是异乎寻常的。我们在齐白石于1932年所作《英雄独立》的题款上找到了答案:“余年七十矣,未免好学。一昨在陈半丁处见朱雪个(朱耷的号)画鹰,借存其稿,从此画鹰必有进步。”1941年齐白石又依此稿本画鹰,甚为满意,自藏家中,至1950年赠送给毛泽东主席。据画家家属回忆,齐白石从陈半丁处借存的画稿,应是陈半丁所临此帧稿本之一。
此幅另有朱光(1906-1969)的收藏印记,说明这件藏品后来到了广州老市长朱光的手上。朱光是一位深受广州人民爱戴和怀念的老市长,没有他可能就没有广州美术馆。1948年5月,朱光调中共东北局城市工作部任秘书长。10月,长春市解放,他又调任中共长春市委书记。当时许多清宫旧藏的历代名迹流散到长春市。据杨仁恺先生所著《国宝沉浮录》记述:“在一次极偶然的场合,朱光发现了一位干部办公桌玻璃板下压了一幅山水画,他就近细看,觉得很吸引人,便表示愿以身上所插的帕克自来水笔与之交换,两人达成协议。”朱光便把换来的古画连截下的首尾裱附件一起带回,托谢稚柳先生在上海找装裱师进行复原。此件就是清宫流散古物《佚目》中所记载的北宋著名山水画家郭熙的《山水卷》,这是一幅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名作,也是郭熙早年作品的孤本。
朱光的许多藏品,如马远的《十二水图册》交换给故宫博物院,还通过文德路的《艺苑》将明代萧永言的绢本草书大轴和清宫旧藏的董邦达《溪水深远图卷》转给广州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华岩《金屋春深图》也是和他交换的,而此帧八大画鹰作品却一直收藏在他身边,足见朱光对这幅《独立睥睨》图轴的珍爱程度了。(本文摘自《文物天地》第220期,作者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光启、天津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教授刘金库)
读八大山人《独立睥睨图》
萧平
近年,八大山人的作品在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了异常火热的局面,价格也不断飚升,令人关注。
是什么原因呢?按常规,画面精致华美的作品会受到人们的追捧,八大山人却恰恰相反,人们真的看懂了他的画、了解了他的人生吗?
中国画自宋始,即开始了文人化进程,渐渐建立了写意的独立体系,这一体系的重要特征是“半抽象”,如齐白石所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当然,“半抽象”有程度高低的区分,即“似”的成份与“不似”的成份多少的不同,亦如通俗说法中的“大写意”与“小写意”甚至“恭笔”(亦同“工笔”)之间的区别。
八大山人在文人写意领域走向了极致——简略的极致、抽象的极致、奇异的极致。所有这些特征,都联系着他特殊的人生。作为明宗室的他,明亡出家为僧,国破家亡的坎坷与苦痛,使他冷眼看世界,借书画寄寓对故国的眷恋之情。郑板桥题其画的诗句道出了他艺术的真谛:“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当他的泪点化作了笔墨,笔墨便成了他寄寓情感的家园。这个家园不但温馨可爱,而且具有驰骋、纵横的广阔空间。久而久之,他的笔墨由方折到圆浑,由刻露到含蓄,形成了他的个性符号,成了他特立独行的艺术标志。
《独立睥睨图》是八大山人艺术成熟期的作品。图作雄鹰独立于危崖顽石,远瞩上苍。孤寂不能改变它的胆魄,试看它的眼与嘴,正标示着坚和毅,它的志向在九霄天外!
补景简之又简,顽石之外仅些许残枝败叶,注明秋去冬来的寒与冷。画面主体的鹰,它作为一个生命机体,矫健、机敏,睥睨一切;它作为一个笔墨载体,丰富多姿,变化和谐。头、嘴、眼、颈、背、翅、尾、胸、腿、爪,使用着不同的笔势、笔态、笔意,或钩划,或点厾,或撇捺,浓淡相间,枯润结合,适应着各自的质感,实在无隙可击!以笔墨论,它远远超越了真实的鹰!
八大山人笔下的鹰,受到明弘治中供奉内廷的画家林良的影响。林氏并不属于文人画家,与八大山人继承的主要文人画传统不同,而联系着山人的宗室背景,这一笔墨现象或有他的深意罢!
己丑仲秋于金陵爱莲居
【作品资料】
作者
|
八大山人
|
尺寸
|
110×74.5cm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绘画
|
创作年代
|
暂无
|
估价
|
RMB 10,000,000-20,000,000
|
成交价
|
-
RMB 12,320,000
-
HKD 13,984,109
-
USD 1,848,000
-
EUR 1,355,200
|
专场
|
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二)
|
拍卖时间
|
2009-10-18
|
拍卖公司
|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十五周年庆典艺术品拍卖会
|
感谢阴山工作室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