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标(1615-1698) ,字二瞻,号梅壑、懒老、梅壑散人,安徽休宁人。后流寓扬州、镇江、南京。善书画、工诗文、精鉴赏。工书画,精鉴别。用笔不多,惜墨如金。与弘仁、孙逸、汪之瑞称“新安四大家”。山水师法黄公望、吴镇、倪瓒、董其昌,笔墨疏简,格调秀远,书法受董其昌影响。在新安四家中,是位高产书画家,他学倪黄,但能广泛吸收前人各家各派画法。就技法而言,以他为最高,作品也最多。
最早提出“新安画派”名称的是清朝康熙所间的艺术理论家张庚,张庚之后,人多沿用,“新安画派”遂成定称。新安画派成员众多,力量雄厚。画艺可观者近80人,其中卓然自成一家者约有20人,分为四个层面:先驱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画派领袖僧渐江;鼎盛期主要成员方式玉、王瘭素、吴山涛、程邃、汪家珍、戴本孝、吴龙、顺田生、程正揆、郑旼、汪之瑞、孙逸、查士标、汪洪度、雪庄;现代后继者黄宾虹。
丹青妙手江贯道
文/陈定謇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珍藏着一幅来自衢州的名画《百牛图》,浩浩荡荡整整100头牛,形态逼真,各呈风采,游客常驻足观赏赞叹。元代诗人邓文原曾为之题诗:“湿湿群行四百蹄,耕黎初罢乐相随。春风绿遍川原草,回首牧人知是谁?”牧人是谁且不管,图的作者却是宋代大名鼎鼎的衢州画家江参。
江参是什么地方人呢?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衢县人,也有人说是镇江人,还有人说是江南人。根据最近查到的资料,他的籍贯和家世终于有了定论。江参,字贯道,约于北宋元丰年间出生于衢州一户书香人家。祖父江相,官大理评事,颇好琴棋书画。父亲江大方,游镇江,爱山水佳胜,侨寓多年,死后葬丹徒县釜鼎山下。所以,就有人称江参为镇江人了,如吴则礼诗道:“即今海内丹青妙,只有南徐江贯道。”南徐,即镇江。江参又曾作客湖州,极喜江天旷远的景色,使画艺境界大为开阔,故又有人误认他为江南湖州一带人。
江参长得很清瘦,大概和他特别爱喝茶有关。妙于丹青,颇受士人重视,甚至连南宋高宗也知道其大名。江参擅长画山水,学董源、巨然的画法,是描绘江南水乡画派的继承者。画中林木葱茏,山峰重叠,时而溪水,时而幽谷,景色连绵,有一条曲折的小路贯穿其间。江参用硬笔勾画石头的轮廓,颇有力度,又十分注重水分的运用,并借鉴了米芾水墨云山的技法,使得画面具有江南水乡的格调。这么瘦削的一个人,画作气魄却很大,尤其善于在尺幅之中,绘远大旷荡之景,或孤峰叠嶂,高云舒卷,或老树沧波,丽日照耀,都能造微入妙,展示磅礴气势。人称“江郎缩地能如此,何必双溪叠嶂游”,咫尺之中,动辄画千丈山原、万里长江,卧游便可尽览神州风采。江参画畜兽也以多取胜,元代文学家仇远看了《百牛图》后,开玩笑说:农家都以牛多为富,我只要牵一头黄犊归耕南山下,心愿足矣。
南渡后,江参归故里衢州,曾应隐居此地的宋皇室赵子昼之请,给他的崇兰馆画了一幅《崇兰图》,当时在场的赵子昼和诗人陈与义、程俱也在绘画图上留念。三位画中人还各为画题诗,如程俱的一首是:“置我还须岩石里,如公总合上凌烟。要令它日看图画,不愧平生与昔贤。”一时骚人墨客如汪藻、朱敦儒、衢州知州张嵲等也都有题跋。宋末的文学家刘克庄曾在赵氏子孙处得赏此画,宋亡后不知流落何处。
江参的画极受文学家叶梦的推赏,宋高宗闻名后,召他赴杭州。但江参未及晋见皇帝,便暴病去世了。人惋惜其“未尽其才”。传世作品有《千里江山图》卷,绢本,墨笔,纵46.3厘米,横546.5厘米,整幅画面“远山丛丛,远树蒙蒙,咫尺万里,江行其中。短长何岸,高低何峰,彼坻彼峙,彼瀑彼洪。晴岚乍豁,烟霭葱茏,或断或续,且淡且浓”,是一幅笔墨浑厚、意境深远、博大宏深之杰作,人道“即今海内丹青妙,只有南徐江贯道”。画上有元代柯九思题:“江参,字贯道,千里江山图真迹”;又有清乾隆帝御题,梁诗正、汪由敦、嵇璜、董邦达和诗,卷后有宋人及明董其昌等题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他的画名重当时,其遗墨“几与隋珠赵壁争价”。江参的画对后人影响也很大,明代大画家董其昌誉其为南宋继承董源、巨然风格的第一人。他把江参奉为自己的“神交师友”之一,每到一地,都随身不离江参的《江居图》等几幅名品,反复揣摩,珍爱无比。
江参的《江山平远图》、《山水》、《潇洒八景图》等也都享誉一时。他那气吞山河的《长江图》,历代题诗的有数十人之多。可惜画作大多不传。元代的虞集就有“江参去世二百年,翰墨零落多无传”之叹了。
现在存世可以肯定的江参真迹除《百牛图》、《千里江山图》外,还有《摹范宽庐山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