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风朗韵 秀色清音
——浅谈曹夔音《远壑飞泉图》
穆 南
曹夔音,清代乾隆年间的山水画家,字莪塍,号红椒道人,江苏江宁(南京)人,其生卒年月不详。据资料,知其曾在乾隆初年以御用画师身份供奉朝廷。期间,曹氏遵御旨摹仿了一批传统经典作品,最具水准也最受称道的,是仿赵黻《长江万里图》长卷。因其笔墨逼真,又弥补了原作残旧之憾,故甚为乾隆皇帝喜爱,成为“御览之宝”。此外,曹夔音还奉旨与金昆、张镐复制了王维《辋川图》,又与周鲲、姚文瀚等人临摹了丁云鹏罗汉手卷数卷。而曹氏所作《寒谷鸣泉》扇面画与背面乾隆御临王羲之法帖的成扇,于2004年秋季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以38,2400港元成交,一时传为佳话。
曹夔音的摹古是一种得心应手的过程。由于心有灵犀,每临一件作品就仿佛一次神交妙晤,因而既能得其精髓亦可葆其风范。曹氏在他的笔墨生涯中,临摹了自南唐北宋到元明以来的诸多大家之代表作品。他的确秉赋过人,每临一家,都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其特点,但凡下笔,绝无离弦走板,不仅追求笔墨造型一般无二,还力图使不同的气象韵致原原本本得以再现。
在遍临历代诸家之后,曹夔音渐次胸罗万象,腹纳百川。不过他最偏爱的,还是南宗画派,对董源、巨然的山水画尤为入迷。也许是生于江南之故,对同为苏宁人氏的巨然及其画风,更是情有独钟。据说,曹氏对巨然的《秋山问道图》、《山居图》、《雪景图》、《万壑松风图》等,都不止一次地摹写过。功力所致,使他对巨然山水,已经了如指掌,烂熟于心。所不同者,曹乃红尘中人,而巨然早年即出家为僧,南唐降宋后,他随后主李煜移居开封,从那以后更潜心于皴山染水之事。巨然虽师承董源,但由于当时禅宗盛行的影响,加之身在清凉世界,因而更崇尚平淡天真,自然率意。较之董源的中规中矩,巨然之画多了些北派山水的豪放之气,于秀润野逸之外愈显雄健苍厚。换言之,巨然在荆关范董之后,自立门户,卓然崛起,成为一座高峰,其鲜明、隽朗、浓郁、润滋的风格,极具艺术魅力,以致后人仰之弥高,而难以逾越。
这幅拟巨然笔法的《远壑飞泉图》,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一件类型化作品。此画为水墨纸本立轴,纵140.5厘米,横63厘米,画上题有诗句: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万丈泉。并有款识:庚申春日法巨然笔,时客于京师东城宝啬斋,红椒道人曹莪塍。庚申应是1740年(乾隆五年)。印文一为白文夔音,一为朱文莪塍,另有一方闲印押在左下角。此构图一如巨然常规式样,主峰居中,至高无上,群峦众壑拥怀入抱,自下而仰其巅,形成高远之势,近山逼眼,遥峰淡隐,强烈的空间感又造成深远之意。曹氏此幅法巨然笔,其实只是在笔法画风上追随大师,而非纯粹的临摹,也就是说,《远壑飞泉图》属于创作,不是复制。
对于山石林泉的描绘,曹夔音着意表现的是繁复多变,千姿百态。他以中锋长线勾勒山石,凸显层岩叠嶂的峻拔山势,显然惟有长披麻法可以淋漓尽致地使之现于笔端。粗略观望,山之形态似乎大同,不过是高低有别,参差不齐,然略作详察,便可发现千山万壑几乎比比皆异,无一雷同,正是大同而小异也。大同,可使全局统一,不致杂乱,小异则能令画面饶有变化免于板滞。画师于树木的刻画也力求丰饶多姿。题诗有“千寻”二字,画中之树□□乎超类拔群者。树木穿插错落于石坡岩壑,或浓或淡,或曲或直,一派森然。云壑中有飞流直下,几经盘绕回旋,跃入深潭,云气的烘染生动自然,几处留白恰好于实中作虚,使全幅顿生空灵之感。传统山水画历来强调四个字:笔墨、丘壑。笔墨需要千磨万炼,方可下笔如神;丘壑之意是指阅览万水千山,进而心驰万仞,神游八极。只有视野开阔,怀抱敞开,作品才能获得不朽的艺术生命。
《远壑飞泉图》运用清静素雅的纯水墨形式表现江南的山光水色,达到了内容与形式完美的和谐。有道是:墨分五色。其实没有这幺简单,决不止浓、淡、干、湿、破。以曹氏此画为例,其中墨色之复杂之微妙之惜墨如金之泼墨如水,以及所产生的视觉美感,实在一言难尽。我们甚至可以从润泽的晕染中感受到浅绛淡赭的色彩效果,那有如微醺般的暖意,与充溢画中的恬然之气相交相融,正是巨然山水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