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1940年代末的作品,对物象的描写已显现出简化的趋势,更着重表现如梦似幻的情景。1951年赵无极的铜版画在瑞士展出,他去参观展览而接触到表现主义大师保罗•克利诗意灵动的作品(图5),不仅启发他在用色上更加大胆,也促使他将观点转向内在世界。然而与克利讲究几何造型、带有童稚感的作品相较之下,《无题(大教堂)》在结构上的复杂度更高,书写性与符号性亦让人联想到汉字美学。
与克利风格的相遇,对赵无极而言是一次震撼的体验,不仅因为他在克利画中重新发现了中国绘画的可能性,更是因为他藉此找到了回归文化本源的道路。克利在平面空间表现中营造深度的技法,还有将物象化为线条的符号语言,原本都是赵无极所擅长的,而在克利启发下,他开始更大胆地在绘画中追求「意象契合」,并逐步开辟出独特的东方抽象风格。但这同时也是一段艰辛的过渡时期,赵无极奋力突破传统范式的限制,也必须超越西方绘画对他的影响。
城市建筑虽然是人造,但赵无极曾写道,无论是人文景观、人物或大自然风景,同样都是「宇宙构成的元素,与宇宙是一体的」。《无题(大教堂)》所描绘的对象虽然是欧洲的,作品所表现出的精神却是中国画家对山水树石的观照、深思与沉吟。赵无极藉由旅行积极地寻找新观点,以求突破东西方文化隔阂的同时,也逐渐由具象转向抽象,为即将到来的「甲骨文系列」铺下道路。
在中国写意画中,除了八大之外,晚明的徐渭亦为写意提出新局,其作画不求形似求韵生,主张以狂草的笔法入画,大刀阔斧,畅快淋漓,他自言以「泼墨」之笔墨宣泄胸中之逸气,如以《墨葡萄图》为例,徐渭运笔如疾风骤雨,在淋漓酣畅的墨色中,画出在大风中被猛烈吹打的葡萄,他不画饱满晶莹的果实,而借着葡萄的处境抒发己身的抑郁之情,将人生的酸甜苦辣寄托于写意之景。徐渭的狂草与景中寄情,影响了后续水墨绘画的发展,而穿越了数个世纪,这样的精神亦体现于赵无极的《07.04.61》。
在1959年,赵无极对于绘画的思考进入了另一个进阶的层次,他说:「我想画看不见的东西,生命之气、风、动力、形体的生命。」他给自己的新课题是,如何不以任何具象的符号,仅用色彩与线条来表现「抽象」之物?如我们虽然眼见不到风,但风是实际存在的,是能被感知的自然。而如何表现风动的生命之气?赵无极显然从写意的狂草之笔和气韵中找到了答案。
在《07.04.61》宏大的直幅画布上,赵无极选用了土褐、草绿、铭黄,那些属于自然与土地的色彩为主色,配合笔刷雄健地快速移动,在背景创造了一个幽邈的空间,在那中心,黑色带有强烈书写性的线条以若山脊连绵的姿态由上而下、自中心往外迸发开来,当中每一笔、每一道线都有其各自的表情与功效。它们劲气相连,一气呵成。线条的筋骨源自艺术家深厚的书法底蕴。于画面中驰骋的线条如狂草记下创作的运动与节奏,它们时重若奔雷坠石,时轻若悬针垂露,配合点睛的铅白与澄黄,在我们眼前交织出动人心魄的奇景,画家若将宇宙的呼吸与大地生成时剧烈的张力融为一炉化于笔下,它正爆发,它正奔腾,若龙飞竞走,若策马奔驰,一股不容忽视的速度感朝观者席卷而来。中国写意山水里所强调的书写性与笔墨奔放的节奏,在此亦以崭新的面貌向我们展现。
赵无极以抽象之笔,将中国千年的写意美学精粹的元素,用西方的媒材来作创新的转化表现,此让他在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浪潮中卓绝而立,也让他奠定了在艺术成就上无可撼动的地位。如同文学家程抱一所说:「赵无极的艺术命运并非仅仅是个人的,它与数千年的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这根本的事实非但不曾削弱艺术家个人探索的价值,反而使之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事实上,得益于其人的作品,中国绘画于其中滞留了超过一世纪的漫长期待似乎得以结束。于中西方之间早应发生的真正共生第一次出现了。」
《07.04.61》在完成后曾首次发表于赵无极1964年在剑桥的海登画廊举办的个展,引起广大回响,后并被选纳入艺术家于1981年于日本多个重要美术馆所举办名为「赵无极,油画·水墨1950-1981」的巡回回顾展,为艺术家横跨30年创作生涯的代表作之一,重要性不喻自言。
赵无极 《4.4.85》 台湾罗芙奥2011秋拍成交价4432万港元
赵无极海景型油画《4.4.85》
旅法华裔画家赵无极的画作《4.4.85》在台湾拍卖,以新台币一亿一千八百二十万的天价卖出,刷新台湾画市纪录。
五月二十五日,赵无极一幅《14.12.59》刚刚在香港的佳士得拍卖会上,以大约新台币一亿两千万成交,创下他个人画作的最高价,引起国际关注。不到两星期,他的另一画作《4.4.85》又成为新焦点。
6月4日下午,罗芙奥公司在台北举办二00七年春季拍卖会,现场名人富豪云集,包括台联电荣誉董事长曹兴诚与克缇国际董事长陈武刚都到场买画。赵无极的《4.4.85》最后由一位不在现场的台湾买家获得,也使得这次拍卖会的总成交金额再度冲破台湾历年拍卖会的纪录。
赵无极是当代世界画坛的抽象派绘画大师。他一九二一年二月十三日生于北平,后学画于杭州,一九四八年定居巴黎。此次拍卖的作品《4.4.85》曾是美国知名艺术经纪商皮耶·马谛斯——野兽派大师亨利·马谛斯之子的旧藏。
《4.4.85》有着海景型的横向开阔格局、迷蒙而充满诗意,堪称是赵无极一九八0年代的里程碑创作。赵无极擅长以西方油彩表现东方的水墨之美,向来被评论家认为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最佳代表,一九八0年代的他,也有别于过去的激昂雄浑,单纯的色彩显现高妙的哲思。
作品《4.4.85》曾是纽约知名的皮耶·马蒂斯画廊的旧藏。皮耶·马蒂斯乃是法国野兽派大画家亨利·马蒂斯之子,自幼浸淫在艺术家庭中,1924年他前往纽约开启画商生涯,并在1931年在纽约以自己的名字开设一家画廊,营运至1989年过世为止。近六十年画商生涯中,曾经代理过多位伟大的艺术家:诸如米罗、夏卡尔、马蒂斯、杰克梅第、卢奥、巴尔杜斯、杜布菲等诸多现代、当代艺术大师,皮耶·马蒂斯在二十世纪现代及当代美术史中占有一席之地。1995年纽约的尚·库鲁杰尔画廊、2002年纽约摩根图书馆暨博物馆、2005年纽约大都会美术馆,都曾以主题展览向这位画商致敬。赵无极常是参与展出的艺术家之一,可见得这两位画商与艺术家之间的密切合作渊源。
赵无极先生从50年代在巴黎画坛崭头露角开始,就一直持续地保持着在国际艺术界知名的记录,他享有了国际艺术界给予他的许多荣誉和尊敬,也是中国艺术的光荣。
赵无极先生早年在国立杭州艺专学习时,受到林风眠的指教。他向林风眠学到的不是具体的绘画技巧,而是林风眠敢于创新、追求艺术自由境界的精神。从他早期的作品便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着天赋素质的画家,在作品中无遮无拦地表现出自己的感觉,不受学院派写实技巧的束缚,而且怀着对自由抒发胸臆的梦想。
也就因为怀着艺术的梦想,他走向巴黎。后来的实际证明,他的性情和法兰西文化几乎有着天然的亲和关系,在那块土地上得以顺畅的发展。他的艺术锋芒从来就是咄咄逼人的,这与战后欧洲画坛重新复苏的探险热潮十分吻合;他的艺术智慧又是充沛深厚的,这使他能在几十年里不断推进和完善自己的风格,每个阶段都有新的境界;他的艺术上充满感性的,这与法国艺术整体中那种热烈与典雅的趣味切合相投。法国人首先在感觉上接受了他的艺术,而整个西方画坛则从艺术史的逻辑中承认了他的艺术。
赵无极先生在海外迎对的是西方抽象绘画大潮,他从表现性的具象绘画开始,发展成符号化的意象绘画,再进而发展成表现性的抽象绘画,在画风确立的过程中,他的艺术境界也愈发显得扩大。西方抽象绘画做的是画布上的形式营构,赵无极先生则从关于自然的憧憬与感受中上升为抽象语言,这就拉开了与西方抽象绘画的距离。他的盛期作品是一个完全抽象的形式世界,但叠印出一个充满生命律动的自然世界,让人生发许多投射了审美联想的幻觉,从画中看到变化的广袤自然。这是以东方传统为根基的抽象形态绘画,是中西艺术在精神上的交融。
赵无极 《秋之舞》 香港苏富比2014秋拍成交价5948万港元
赵无极甲骨文时期巨作《秋之舞》
50年代初期,赵无极已在国际艺坛展露光芒,如1951年他受邀至巴黎皮耶尔画廊(Gallery Pierre)举办在法国的首次个展;1952年至纽约毕趣画廊(Cadby-Birch Gallery)办展,该年纽约的《生活》(Life)杂志曾大篇幅地介绍他,并称赞他为「国际画坛中来自中国的一颗彗星」。然而赵无极从未就此停滞不前,对他来说,绘画就像是一场冒险,像是一个建立、打破与再造的过程。
1954年,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决定性的转折,此时的他,已不满足于仅仅用简化的线条勾勒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具像的静物画、风景画、充满童趣的诗性空间,那些克利(Paul Klee)曾带给他的启发,已逐渐变成一种束缚;他想挣脱,想去探险,想在绘画上超越过去的自己,并创造一种不受题材限制的语言!
他开始重新回望他出身的中国,在东方丰厚的传统文化、汉朝的拓片、书法、象形、甲骨文字、钟鼎文、水墨画所传承的美学中取得了灵感,企图建立一种极为个人化、特殊的书写与创作表达系统。在1954年,他画下了《风》。这件作品被视为赵无极第一件抽象画,在那苍茫、几近单色的黑灰空间中,过往具象的描写已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连串流泄而相连的符号。如同赵无极所说:「静物、花和动物已经消失,我用符号,那是一些想象的东西掉入了单色的背景中,在尝试探索,然后,慢慢地,画中的符号成了形体,背景则成空间,我的画开始动了起来,活了起来。」赵无极在绘画上找寻到了属于自己真正的自由,藉由画中宛如文字的符号,正式宣告一个崭新的艺术表现──「甲骨文时期」的到来。
相异于1954年用色上的低限与沉郁,在1955年, 赵无极将新的艺术语汇掌握得更加得心应手与成熟,在用色上亦更加大胆,加入了许多鲜艳、明亮的色彩,宛若破茧成蝶,优游在新世界中,
《秋之舞》(拍品编号1006)即为该时期重要的创作代表。
一首蕴含动作的诗
在《秋之舞》中,在那基底苍茫,透露时间感的灰褐画布上,赵无极以墨黑的画笔,在提、按、顿、挫,勾勒、皴擦间创造了许多若文字般的符号,它们有的大气磅礡,带有金石刻文的形体与不容忽视的量感,有的纤细灵动,若精灵般在其中轻快的律动、奔驰,塑造出一种轻与重的对比,与流动穿梭的气韵,它们虽具有文字的形体,但却难以辨认文义,彷如一个个经过时间锤炼而生的痕迹,在静默中向观者诉说千年的秘密。
土地的褐黄、神秘的紫与那闪耀着火焰光芒的火红在其中流窜,为原本苍茫的背景,点燃戏剧性的光华,在色彩的交锋中,展现一个风采万千的世界。画中的绛红如秋天的枫红。
艺术家在画背以法文题上「十月初始」(Début d’octobre),让人不禁忆起,法国枫丹白露在秋天满山枫红似火的景象,或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秋雨夜眠〉中所描述的:「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的秋色,让季节的气息跃然纸上。而在中国,红彩更带有喜庆、热情、新生的象征,整体画境流泄汩汩的生命力。赵无极在此若编舞家,为观者呈现一场秋之舞,台上的舞者们用肢体吟唱着一首蕴含动作的诗,为观者带来一场属于世界的飨宴。
一曲激荡动人的乐音
「声音流泄、繁衍、沟通、震动、鼓动人心;它离开一个身体又进入其他的身体;它互相连结又看似无关;它让身体想要律动,让心灵梦想,让空气微动;它似乎躲避定义,然而又有着最丰富的意义。」
赵无极 《25.03.96》 景薰楼2010春拍成交价4988万元新台币
进入1990年代,赵无极的绘画更是炉火纯青,一方面,更显物象影响,如《90年10月25日》具月光水波之象,《96年2月6日》呈岗峦林木之形;另一方面,却又化入象外之象,进一步体现中国哲学所特有的天人合一,虚静忘我的精神境界。
赵无极成熟期的作品反映了由对西方抽象艺术的热衷到回归中国传统这条主线,而这种回归又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他是有机的,是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审视下的回归。他那酣畅淋漓的油彩下所蕴含的东方意韵令人沉醉,而其笔端也自然的流露出了几十年海外生活所理解和渗透的西方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些美好的意象不时角动人们的心弦,使涌动着地神奇变化的风云,咆啸微茫的海涛顿时融化在无尽的艺术幻想中。
西方的大师们如德拉克罗瓦、布歇、凡高、马蒂斯等的画作中经常充满着对东方世界的神奇想象,然而大多只算是对表象的理解,是西方现代艺术对“东方”概念的小小结论。赵无极绘画的巨大成就在于他为一个中国人,绘画扬溢着对东方精神的理解,并将自己和作品融入到东方的艺术哲学之中。在西方人看来,赵无极的绘画迎合了他们普遍意义上对“东方”遐想的心理期待;而在中国,人们所赞赏的是他将“抽象”绘画的理解东方化,使在精神上得以融通。于是赵无极的绘画便成为东、西方人们眼中的成功的视觉经验。
赵无极 《争荣竞秀》 台湾罗芙奥2014春拍成交价6288.4万港元
1951年,赵无极在瑞士邂逅保罗·克利,其后作品深受克利影响。克利本身深受中国艺术及符号运用的熏陶,这一点与深受甲骨铭文影响的赵无极一拍即合,他一下找到了自己介入西方绘画的途径及方法。于是,克利顺理成章的成为将赵无极引领到现代西洋画的世界里的第一人。
自1954年起,赵无极的绘画转入抽象,浮动于虚无的空间和变幻的色彩之中。以后,符号逐渐解散、消失,画面为自由的笔触和大片的颜色所代替。
华裔法国 著名油画家 赵无极(1921-2013)抽象油画作品欣赏 枫荣室内配画艺术网资料整理
(感谢阴山工作室提供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