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丹台积雪图》作于康熙甲子年(1684年),时年53岁。王翚四十岁至六十岁之间为其绘画中期。此一时期他在广泛临摹古代名迹的基础上,技法逐步成熟,形成了沉厚凝重的个人风格,并以其严谨的创作态度、精湛的绘画技法,博得世人赞赏。
对于宋元名迹的研摹,构成了王翚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基础,而这种在研摹中重开新意也是他最为擅长的艺术表现形式。他的挚友恽寿平在《南田论画》中曾对王翚三临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有详细记载,深刻道出王翚三临前后的变化,第一临:“犹为古人法度所束而未得游行自在”;第二临:“有弹丸脱手之势”;第三临:“与古人精神相恰,……信笔取之,不滞于思,不失于法,适合自然”。从“为古人法度所束”到“适合自然”,王翚历经了十多年的艰辛磨砺,终得“与古人精神相恰”,亦即所谓师古人之心而非师古人之迹,实际上那第三临所得的已是王翚咀嚼古人山水传统之精髓而升华出的个人感受和体验,培养和锤炼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和个性,这也是自明末董其昌以来山水画思想的完美实践。
《丹台积雪图》设色以淡赭为主,并以墨青合染,色调温和,为典型的浅绛设色画。是图绘画技法博引五代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宋代李成、郭熙、刘松年,元代黄公望、王蒙等名家笔意。高远处山峰起势,画法以南宗董源、巨然为主。巨然承董源一路遗法,王翚于此处参合二者圆润之笔,以繁密的皴法层层擦写,构建出苍厚温润的山脉,山间丛树则用焦墨侧锋横点写成,与山体皴法融为一体,尽得山峦之浑厚秀逸。山间以留白与烘染表现淡缈的云雾和远水,使观者的空间感随景物的依次递进而延伸,并进入画面的核心阶段。以画幅中部山径、行旅、庭院刻画细致入微,渐入以“北宗”技法表现之崇山峻岭、危谷劣岩的北方山川景色。王翚汲取了五代荆浩、关仝以及北宋燕文贵用笔硬朗、皴染兼备的艺术风格,先以简劲的墨线钩出山石的大致轮廓,再以点染的方式描绘出其结构,树木画法仿郭熙、李成风格,古干虬枝,尽显荒寒之态。山石的突出部和边缘处笔简而墨淡,凹陷及深暗处则笔密而墨浓,真切的表现出山峦的层次和质感,得南方山川植被丰茂、盛润清俊之美。在这一部分,随着山势的舒缓,渐次展现出平远开阔的江南景致、秀丽的溪山之间,颇得余音绕梁之味。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臞樵、耕烟散人、清晖主人、乌目山人、剑门樵客,江苏常熟人。出身绘画世家,幼承家学,初学画于张珂,后又得到王鉴、王时敏指点。擅山水,初摹黄公望,后广泛师法唐宋元明诸家,转益多师,加以发展变化,形成个人风貌。曾说“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其画笔墨功底深厚,长于摹古,几可乱真,但又能不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写生意趣,构图多变,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调明快。在四王中比较突出。其画在清代极负盛名,康熙三十年奉诏绘制《康熙南巡图》,3年完成,得到皇帝的褒奖,被视为画之正宗,追随者甚众,为“虞山派”之首。
千年“积雪”再现“丹台”
—难得一见的王翚笔墨与王维画意
陈明时
这幅设色绢本立轴的款识简单扼要:“王右丞丹台积雪,康熙甲子中秋,虞山王翚”。但它的信息却足够精确:是1684年中秋那天。常熟人王翚的画作。
王翚即王石谷,生卒年为1632年至1717年。明亡之年他才12岁,算不得遗少,但他出身于绘画世家,曾祖王伯臣、祖父王载仕、父亲王云客都是知名山水花鸟画家,被《海虞画苑略》收录。青年时代的王翚先后师从当时具有画坛盟主地位的王鉴、王时敏。王时敏的藏画令王翚大开眼界,帮助他“集宋元之大成,合南北为一手”。王翚成名之后,他的老师王时敏恢宏大度,盛贺青出于蓝道:“其笔墨逼真,形神俱似是而非,罗古人于尺幅、萃众美于笔下者,五百年来,从未见之,惟吾石谷一人而已”。这样甘当人梯的老师,令人敬仰。
清朝初年的画坛代表人物为六大家“四王吴恽”,即王时敏、王鑑、王翚、王原祁、吴历和恽寿平。王翚在六人中是技法,成就都相对全面和突出的。王翚主张“用笔有粗有细”,有浓有淡,有干有湿,方为好手,在清初被誉为“海内第一”,清中期至今,赏画者忆及当时,也首称王石谷,认为他确实做到了“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面泽以唐人气韵”。
正是“唐人气韵”成就了王翚的《溪山红树图》,这幅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画,是他传世作品中最精彩的一幅。此画初成,王时敏立即题跋:“石谷此图,虽仿山樵(王蒙),而用笔措思,全以右丞为宗,故风格高奇,迥出山樵规格之外”。
“右丞”即这幅《王右丞丹台积雪》中所借代的唐代诗画家王维。王维字摩诘,他的诗是盛唐山水一派的高峰。他的《蓝田烟雨图》被宋人苏轼评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从此脍炙人口。王维不是会作官的人,安史之乱平定后,他差点因为“附道”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幸亏一首“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让皇帝理解了他的无奈,最终官至尚书右丞,分管兵、刑、工三部,相近于今天的副总理或国务委员。
王维的画为历代所推崇,山水松石,面目如吴道子,“风标特出”、“笔力劲爽”,破墨而成,他的《辋川图》,在唐代即被评为“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劲,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王维的生活年代为公元701年至761年,他的画作传至公元1120年前后、宋徽宗赵佶主编《宣和图谱》时,据称尚能收到一百多幅,而流传至今的只剩下《雪溪图》、《江山雪霁图》和《济南伏生像》,这三幅没有一幅被公认为真迹,严格来讲,王维画作已经烟灭。
王翚的《王右丞丹台积雪》临摹的年代为1684年,距王维的初始画作已近千年,而今又是三百多年过去,王维画作渺不可寻。惟有王翚笔墨为我们记载下王维的画意,也许王维的五古《华岳》“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正是他曾经看见的丹台积雪。
作为清代大家、王翚在泽以唐人气韵时,也自然会溶入自己的风格。他在《丹台积雪》中借助王维的构图气势。在山石间则用细硬笔密皴。王翚的皴法常见的有两类,一是以五代入宋的巨然和尚风格为主的披麻皴,二是以北宋画家范宽为主的雨点皴。这件仿古作品,理应与原作不尽相同,但却能捕捉前人的笔趣精髓,在《王石丞丹台积雪》中,王翚还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青绿设色功力。
王翚的山水画,有早、中、晚三期的变化。二十五岁以前,他主要是临摹仿古画,笔墨尚未成熟,画风中能看出别人的影子。三十五岁到六十岁是他的创作中期,是他真正融汇南北,运泽前古的精采时段,此时,他不仅创意闯劲十足,而且在技法上也专心精意,不敢苟简,此一阶段,他仍有不少摹仿古人之作,但比之早期有很大不同,“前诸制作,固足乱真,此则更为脱化,每仿一家由尽其致,而超逸之趣则又过之。”王翚六十岁上被召入京主绘康熙皇帝的《南巡图卷》,此后为他的创作晚期,此时他名气大了,应酬之作渐多,下笔也多有定式,虽然也还有一些精品,但比之中期则难免粗疏,代笔之作也在所难免。
而《王右丞丹台积雪》完成于王翚的五十二岁上,属于他的精力、阅历、创新的最佳阶段,比之他八十四岁的《仿王右丞雪景山居图轴》应当更有看点。
千年“积雪”,再现丹台,使吾侪得仰右丞之宗绪,石谷之高奇,也算是幸哉,至哉!
题签:王石谷丹台积雪图真迹,定生手书。
款识:王右丞丹台积雪。康熙甲子中秋虞山王翚。
阴山工作室:《丹台积雪图》历经多次拍卖,本文综合诸家资料而成。
作者 王翚
尺寸 223×64cm
创作年代 1684年作
估价 RMB 7,000,000-9,000,000
成交价 RMB 10,976,000
专场 中国书画一
拍卖时间 2009-12-21
拍卖公司 北京九歌国际拍卖股份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09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著录
1.《中国古代绘画价值汇考》(上卷),214页,辽海出版社,2002年版。
2.《中国绘画收藏与鉴赏全书》(下卷),587页,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翰墨丹青·中国明清书画品鉴》,59页,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
钤印:石谷子
钤印:定生题字(白文)、沽上赵兰亭藏(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