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史上被时人称为“画圣”的,除了唐吴道子之外,大概就数清代的王翚了。当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赞誉未免过了些。但就有清一代人们的欣赏习惯而言,王的绘画才能,确实似云表奇峰,卓然而立的。
王翚生于绘画传统悠长深厚的江苏常熟,四代相传的绘画世家,山川钟灵,环境熏陶,从小就崭露出他的绘画才能。十九岁时,他被乐于提携后进的王挪发现,收为弟子,并把他带到太仓自己家中,“先命学古法书,数月,乃亲指授古人名迹稿本,遂大进。”后王挪“将远宦”,又把他推荐给当时的画坛盟主王时敏,时敏一见,惊叹曰:“此废客师也,乃师废客耶?”于是他又在王时敏的带领下,遍游大江南北,遍临古今名画,画艺颹颹直上,有一日千里之势。王翚青年时代临的古画,已完全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古今能与之颉顽的大概只有三百年后的张大千一人而已。但王翚作伪,似比大千更有古气。当时便有人指出,石谷“仿照宋元无微不肖虽老于鉴别,亦不知为近人笔。”(周亮工《读画录》)古今收藏家,包括一些善鉴的巨眼,上当而收进他的伪古画者为数不少。至今一些博物馆中仍有一定数量的这类“古画”。善于作伪以之很自负的张大千是不能以“古今第一人”而专美于后的。
然而临古功力如此之深的王翚在三十岁以后便开始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即使在画端题上“仿某某笔”、“法某之意”,但在熟悉中国绘画史者的眼里,一望而知这是王石谷的作品。近百年来,一些激进的美术史论家复以“四王”无个性无风格而贬抑之,其实是很不公平的。
较之其它“三王”,王翚的学习传统,不囿于董其昌划定的南宗范围,而是南北诸家无不研习,终于集其大成,自出机杼。对此,恽南田有这样一段话评价他:“古今来笔墨之至龃龉不能相入者,石谷则罗置之笔端,融洽以出。”王翚自己也认为这是“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自信,却非自诩。
较之其它“三王”,王翚是比较接近自然,关心生活的人,有时能画一些目识心会的“写生”。南北兼容加上生活的体验,使他的构图能力又大大超出了其它诸家,弥补了作为一个文人画家的缺憾。如今流传的他的长卷巨幛,往往重岭叠壑,村舍罗列,蹊径映带,可游可居。总能密不嫌其繁,疏不厌其虚,笔法与章法却又协调亲和,没有勉强之处。正是这样的能力,使他在六十岁时奉命主持《康熙南巡图》时能绰有余力的完成这些煌煌巨著,既得到皇帝的赞赏,又使合作的同侪满意。
王翚的中年朝代,凭藉自己出众的才华,在钱谦益、吴梅村及老师王时敏、王挪的大力揄扬下,已经“声名惊爆海内,远近丐求者户外履满。”到了晚年,更是疲于应酬。故他七十左右的作品,往往粗疏简率,未免枯硬之病。(当然其中也夹杂一些学生代笔之作)和他早、中年的丰腴苍厚相比,缺少了耐人把玩的韵味。而到八十以后的暮年,忽又熟极反生,一种苍莽浑朴之趣又融进了笔端,选就了他一生中又一光辉时期。
裱边题识:长洲章氏自在香馆所藏石谷真迹精品第三,壬戌秋同豹岑鉴泉共鉴定,保世自记。钤印:佩乙
款识:
一、幽居谁与共徘徊,翠竹潇潇绕屋栽。满院书声藏不住,时随清吹出墙来。辛卯九月望后三日赠渭南世兄先生并正,耕烟散人,石谷子王翚。
二、竹溪真逸,仿云西老人。
作者 王翚
尺寸 79×51cm
创作年代 辛卯(1711)年作
估价 RMB 3,500,000-4,500,000
成交价 RMB 4,025,000
专场 中国古代书画专场
拍卖时间 2011-12-28
拍卖公司 上海天衡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1秋季拍卖会
著录:《中国古代书画精品选集》,第一册P61,文物出版社。
印鉴:八十老人王翚、耕烟、大原、臞樵雅趣、海虞、西爽
鉴藏印:邦达审定、来青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