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画家 奥斯卡· 施莱默 Oskar Schlemmer 名作(代表作)《同心圆小组(Concentric Group)》
来源:枫荣美术网 发布时间:2024-10-15
摘要:他的作品响应了当时的包豪斯学派(Bauhaus school)
奥斯卡· 施莱默 Oskar Schlemmer(1888-1943),德国画家、雕塑家、编舞家和舞台设计师。他不仅是包豪斯(Bauhaus)艺术学院的大师级艺术家,也是20世纪德国的怪才之一。他的作品响应了当时的包豪斯学派(Bauhaus school),鼓励将艺术与实用技术门类相互打通的号召,拓宽了艺术种类的界限。他以其抽象而精确的人-体绘画以及前卫的芭蕾舞作品而闻名。
施莱默(Schlemmer)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Stuttgart),他很小的时候就在镶嵌车间当学徒时接触到了设计理论,后在斯图加特的应用艺术学院(Kunstgewerbeschule)学习,赢得奖学金后,1906-1910 年他在斯图加特美术学院(Stuttgart Academy of Fine Art )继续深造。1911年他在柏林(Berlin)绘画,1912年,他回到斯图加特,成为抽象艺术家阿道夫·霍尔泽尔(Adolf Hölzel)的硕士生。
施莱默(Schlemmer)在一战时服/役,受伤,1916 年返回斯图加特,在美术学院教学,他推动了美术学院的课程现代化,极力推荐保罗·克利(Paul Klee)到学院教学,并推动了将现代展览作为学院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20 年,施莱默(Schlemmer)被邀请到魏玛(Weimar)的包豪斯学院(Bauhaus school)任教。在那里,他为众多部门(雕塑、壁画、金属制品和人-体素描)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舞台工作坊中真正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创作了他最著名的作品《三合一芭蕾舞》(Das triadisches Ballett,1922 ),这是一部由他编舞并为其设计服装的芭蕾舞,1922年在斯图加特首演,在整个 1920 年代魏玛、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柏林和巴黎等城市上演。
他的舞蹈经验影响了他的绘画,他的画作开始融入更多的深度和体积。1929 年,他离开包豪斯,搬到布雷斯劳(Breslau),继续在剧院工作和在州立艺术学院教学,并继续绘画创作,这一时期,施莱默(Schlemmer)创作了他最著名的作品《包豪斯楼梯(Bauhaus Stairway)》。1933年,钠/粹解除了他的教职,他和妻子在瑞士生活了一段时间。
施莱默(Schlemmer)的最后10年,在对他毕生作品的诽-谤环境中度过,1937年,他的5件作品被列入钠/粹组织的慕尼黑“堕/落艺术”展览。他尽可能继续展示他的作品,并于 1938 年参加了在伦敦和纽约市的大型展览。
施莱默(Schlemmer)的代表作品包括:
《包豪斯楼梯》(Bauhaus Stairway,现存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
《大桥歌舞团海报》(Poster for the Great Bridge Revue,设计,现存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
《同心圆小组》(Concentric Group,现存德国 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Staatsgalerie Stuttgart));
《英雄般的场景》(Heroische Szene,现存德国 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Staatsgalerie Stuttgart));
《栏杆边的场景》(Szene am Geländer,现存德国 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
《穿蓝白色衣服的男孩》(Junge in Blauweiß,现存德国 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
《罗莎· 施特罗贝尔》(Rosa Strobel,现存德国 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
《休息室》(Ruheraum,现存德国 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
《楼梯场景》(Treppenszene,现存汉堡美术馆(Hamburger Kunsthalle));
《晚餐聚会》(Dinner Party,现存德国 施泰德艺术馆(Städel Museum));
《包豪斯楼梯(研究)》(Bauhaus Stairway,现存德国 施泰德艺术馆(Städel Museum));
《静态小组》(Sedentary Group,现存德国 施泰德艺术馆);
《舞者(姿态)》(Tänzerin (Die Geste) ,现存慕尼黑 新绘画陈列馆(Hamburger Kunsthalle));
《有4个人物的室内,罗马》(Interior with Four Figures, Roman,现存德国 弗柯望博物馆(Museum Folkwang));
《剑兰和大丽花花瓶》(A vase of gladiolus and dalias,现存波兰华沙 约翰-保罗二世收藏博物馆(Museum of John Paul II Collection));
《巷角》(Gassenwinkel,现存奥地利 美景宫美术馆(Österreichische Galerie Belvedere));
《抽象图》(Abstract Figure,雕塑,现存芝加哥艺术学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怪诞》(Grotesque,雕塑,现存芝加哥艺术学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等。(枫荣翻译编辑)
注:基础资料来源于现存德国 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Staatsgalerie Stuttgart)馆藏共享资料(允许公-益使用图片)。
致谢画家!感谢博物馆共享资料
注:图片仅用于学习和欣赏,禁止商业用途。
转载请注明翻译编辑整理作者:枫荣美术网 www.fonron.com
大图下载地址:见帖尾
******************************************************
画家: Oskar Schlemmer(1888-1943)
标题:Konzentrische Gruppe(同心圆小组)
创作时间:1925
画幅尺寸:97,50 x 62 cm
德国 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资料:
在《休息室(Ruheraum)》(枫荣注:本站有翻译解读)之后不久创作的《同心圆小组》(Konzentrische Gruppe)是施莱默(Schlemmer)的主要作品之一,1930 年路德维希·贾斯提(Ludwig Justi)领导下的柏林国家美术馆购买了这件作品,这也凸显了它的重要性。
施莱默(Schlemmer)的《同心圆小组》是以一种迂回的方式来到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Staatsgalerie Stuttgart)的:1937 年,这幅作品被作为 “堕/落艺术” 从柏林国家美术馆的收藏中移除,随后落入私人之手,并于 1950 年进入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
这幅画的魅力在于人物的中心空间错落有致:与《休息室》(Ruheraum)类似,这幅画也是以十字结构为基础,但施莱默(Schlemmer)在这里放弃了透视空间投影,摆脱了 “形而上学绘画” (Pittura Metafisica),却丝毫没有失去其形而上学的光环。取而代之的是,他将斯图加特时期(Stuttgarter Zeit)的建构主义研究与包豪斯时代(Bauhauszeit)的设计发明相结合,努力实现可塑性与表面构造的集中融合。
一个几乎对称的人物结构,由三个相邻和三个相叠的头像组成,背后是一个十字形的分割表面,由对角线对位的两个明暗矩形区域组成。在中间背影的上方,出现了一个门状镂空的小型裸/体人像,其头部雕塑般地突出,像一个焦点一样将表面打开,进入一个想象的空间。庄严的手臂姿态和凝视的方向从四面八方穿越空间。它们与背景中耀眼的缝隙有什么关系?那里隐藏着什么?也许这个开口通向房间深不可测的深处,而这些都有待探索。(枫荣翻译,如有不准确请谅解)
****************************************************
本贴无大图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