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印度尼西亚-荷兰画家 扬·托罗普 Jan Toorop 名作(代表作)《涨潮(High Tide)》
来源:枫荣美术网 发布时间:2025-4-12
摘要:扬·托罗普 Jan Toorop (1858 - 1928),是一位印度尼西亚(Indonesian)裔荷兰(Dutch)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种多样,包括象征主义(Symbolism)、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和点彩主义(Pointillism)。 他的全名:Johannes Theodorus Jan Toorop .
扬·托罗普 Jan Toorop (1858 - 1928),是一位印度尼西亚(Indonesian)裔荷兰(Dutch)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种多样,包括象征主义(Symbolism)、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和点彩主义(Pointillism)。 他的早期作品受到阿姆斯特丹印象派运动(Amsterdam Impressionism movement)的影响。他的全名:Johannes Theodorus Jan Toorop .
扬·托罗普(Jan Toorop)出生于荷兰摄政时期的印度尼西亚的普沃雷霍(Purworejo),1869 年,他离开印度尼西亚前往荷兰,在代尔夫特(Delft)和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学习。
1880 年,他成为阿姆斯特丹国立视觉艺术学院(Rijksakademie van beeldende kunsten)的学生。
从 1882 年到 1886 年,他住在布鲁塞尔(Brussels),在那里他加入了艺术家团体 Les XX (Les Vingts)。这段时期,托罗普(Toorop) 以各种风格创作,如现实主义、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
1886年,托罗普(Toorop)与英国女子安妮·霍尔(Annie Hall)结婚后,他在海牙(The Hague)、英国和布鲁塞尔(Brussels)以及1890年后的荷兰海滨小镇卡特维克·安泽(Katwijk aan Zee)之间交替生活。
托罗普(Toorop)是印尼裔颇具成就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现被收藏在世界各地著名的艺术博物馆和美术馆中。
托罗普(Toorop)的代表作品包括:
《玛丽·珍妮特·德·朗格肖像》(Portrait of Marie Jeanette de Lange,现存荷兰国家博物馆(Rijksmuseum));
《大海》(The Sea,现存荷兰国家博物馆(Rijksmuseum));
《贝壳渔夫》(De schelpenvisser,现存荷兰国家博物馆(Rijksmuseum));
《涨潮》(High Tide,现存英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欲望与满足》(The Desire and the Satisfaction(Le Désir et l’Assouvissement),现存巴黎奥赛美术馆(Musée d’Orsay));
《宣传海报2幅》(现存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妇女和孩子在休息,男子在田间劳作》(Woman and Child Resting, a Man Working in the Field Beyond,现存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圣女贞德》(Joan of Arc,现存芝加哥艺术学院(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沃特兰的布鲁克》(Broek in Waterland,现存美国印第安纳州立美术馆(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穿白衣的女子》(Lady in White,现存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
《萨里的老橡树》(Old Oaks in Surrey,现存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
《十一月的太阳》(November zon,现存海牙市立博物馆(Gemeentemuseum Den Haag));
《挖地农民与坐在手推车上的妻子和孩子》(Digging farmer with wife and child on a wheelbarrow,现存荷兰海牙市立博物馆(Hague Municipal Museum));
《十一月地带》(Novemberzon,现存荷兰海牙市立博物馆(Hague Municipal Museum));
《徘徊者》(Prowlers,现存荷兰库勒慕勒美术馆(Kröller-Müller Museum));
《巴勃罗·卡萨尔斯演奏大提琴》(Pablo Casals Playing Cello,现存荷兰博曼斯美术馆(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
《新一代》(The New Generation,现存现存荷兰博曼斯美术馆);等。(枫荣翻译编辑)
******************************************************
上图:画家:Jan Toorop (1858–1928)
标题:High Tide(涨潮)
创作时间:1891
画幅尺寸:67.7 × 76 cm
英国国家美术馆资料:
涨潮时,一位渔夫在海浪中奋力将渔船拖上岸。海水卷着他的大腿,他吃力地向前拉着一根粗绳。我们看不到船,只能看到渔夫的努力。拖船上岸是荷兰沿海小渔村晚上经常做的事情。如图所示,渔船底部平坦,渔民在涨潮时更容易将船拖上岸。生活在海滨小镇卡特维克安泽(Katwijk aan Zee)的扬·托罗普(Jan Toorop)一定每天都能目睹这一仪式。
托罗普(Toorop)是一位荷兰籍印尼艺术家,父亲是荷兰人,母亲是华裔印尼人,出生在曾经是殖-民-地的爪哇岛(island of Java)。在代尔夫特大学(University of Delft)求学失败后,托罗普(Toorop)进入阿姆斯特丹皇家美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in Amsterdam)学习,1880 年至 1882 年师从荷兰艺术家奥古斯特·阿勒贝(August Allebé)。次年,他进入布鲁塞尔美术学院(École des Beaux-Arts in Brussels)学习,在那里他结识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包括詹姆斯·恩索尔(James Ensor)和泰奥·范·里瑟贝格(Théo van Rysselberghe)。他成为布鲁塞尔(Brussels)前卫艺术圈的活跃分子,并访问了巴黎和伦敦。
1883年,比利时律-师兼艺术评论家奥克塔夫·莫斯(Octave Maus)成立了由20名比利时艺术家组成的反学术的“Les XX” 团体。该组织在1884年至1893年间每年举办一次展览,以对抗更保守的沙龙展览。托罗普(Toorop)于1885年加入“Les XX”,成为其四名外籍成员中唯一的荷兰人,其他成员是法国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和保罗·希涅克(Paul Signac )以及希腊艺术家佩里克莱斯·潘塔齐斯(Périclès Pantazis)。他与“Les XX”的合作激发了托罗普(Toorop)创作色彩更丰富的新印象派调色板的灵感。由于他与点彩画家保罗·希涅克(Paul Signac )和泰奥·范·里斯塞尔贝格(Théo van Rhysselberghe)的合作,托罗普(Toorop)成为荷兰最重要的点彩画家之一。
在游历了欧洲各地之后,托罗普(Toorop)于 1890 年与英国妻子安妮·霍尔(Annie Hall)搬到了卡特维克安泽(Katwijk aan Zee)。他对该地区非常熟悉,早在 1887 年就在那里居住过。与之前的法国艺术家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和儒勒·布勒东(Jules Breton)一样,托罗普(Toorop)对乡村日常生活的 “简单”很感兴趣。他描绘了在海岸上从事繁重工作的渔民,表达了他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某种强烈的社-会-批-评 --- 这是新印象派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概念。他描绘了许多坐在沙丘上拖船或修补渔网的卡特维克(Katwijk)渔民和妇女,将他们的艰辛作为绘画的关键元素。
《涨潮》(High Tide)的黄色和厚重的浮雕让人想起托罗普(Toorop)同时代的一幅作品: 《向日葵》(Sunflowers,1888 年),是荷兰艺术家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的作品。托罗普(Toorop)对梵高(van Gogh)的作品非常熟悉,因为他们都曾在 1890 年和 1891 年(梵高去世后)在 “Les XX” 画廊展出过作品。托罗普《涨潮》中波浪起泡的黄色,与梵高 1890 年展出的《向日葵》中的黄色惊人地相似。《涨潮》中粗糙的颜料和迅捷的笔触,透露出托罗普(Toorop)对梵高的钦佩之情。梵高去世后,托罗普(Toorop)于 1892 年在海牙艺术圈美术馆(Kunstkring in The Hague)为梵高(van Gogh)举办了个人画展。托罗普(Toorop)与文森特弟弟提奥(Theo)的遗孀、梵高作品的保管人约翰娜·凡高·邦格(Johanna van Gogh-Bonger)合作,挑选了45幅油画和44幅素描。展览举办之时,梵高在他的祖国荷兰还相对默默无闻,他的前卫风格也颇具争议。因此,托罗普(Toorop)的努力标志着梵高(van Gogh)的作品首次被大量介绍给荷兰公众。
1890 年代末和 1900 年代初,托罗普(Toorop)主要在荷兰南部的荷兰左岸省(Zuid-Holland)和泽兰省(Zeeland)进行创作,并以其色彩丰富的新印象派风格绘制了数年作品。他从布鲁塞尔新艺术(Brussels Art Nouveau)风格中汲取灵感,逐渐转向象征主义风格。然而,托罗普(Toorop)直到职业生涯的中途都没有完全坚持一种风格。他很容易在不同风格之间转换,在新印象派和象征主义之间交替。最终,他决定采用自己特有的象征主义新艺术风格。托罗普(Toorop)使用新艺术典型的装饰性线条设计了许多石版画,包括他著名的《代尔夫特色拉油海报》(Delft Salad Oil,1894 年)。该设计在荷兰大受欢迎,奠定了托罗普(Toorop)作为荷兰象征主义领军人物之一的地位,并使新艺术在荷兰被称为“色拉油风格”(Salad Oil Style)。(枫荣翻译,如有不准确请谅解)
****************************************************
下图:作品细节
大图下载(博物馆允许大图下载,根据使用协议,图片仅可用于学习研究和欣赏,在文献中引用必须说明出处(英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不可用于商业领域):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_brHu3QVLkjK1Umwr9jUpQ
提取码:7rnx
本贴创建于 2024-7-8,2025-4-12 修改完善
会员名
点评内容
发表时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帮助(?)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5 www.fonron.com
粤ICP备13068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