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画家 埃克斯伯格 C.W. Eckersberg 名作(代表作)《哥本哈根朗格布鲁,月光下奔跑的身影》
来源:枫荣美术网 发布时间:2024-5-20
摘要:Langebro, Copenhagen, in the Moonlight with Running Figures,Christoffer Wilhelm Eckersberg (1783–1853)
埃克斯伯格 Christoffer Wilhelm Eckersberg (1783–1853) ,专业上常称为:C.W. Eckersberg,是丹麦黄金时代著名画家,他为丹麦的现代绘画铺平了道路,被称为“丹麦绘画之父”。
埃克斯伯格(Eckersberg)出生于丹麦南日德兰地区的布拉克罗格(Blåkrog in the Southern Jutland region of Denmark),自幼跟随木匠兼房屋画家的父亲学习绘画。在给两位当地的小画家当过学徒后,埃克斯伯格(Eckersberg)于 1803 年考入丹麦皇家美术学院(Royal Danish Academy of Fine Arts),立志成为一名历史画家。当时,丹麦的学院和巴黎的学院一样,对历史画的推崇超过了风景画或风俗画等其他所有画种。埃克斯伯格(Eckersberg)师从尼古拉·亚伯拉罕·阿比尔德加德(Nicolai Abraham Abildgaard),后者向他灌输了新古典主义艺术(neoclassical art)的原则。
由于获得了最高荣誉,埃克斯伯格(Eckersberg)于 1810 年前往巴黎。在那里,他跟随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学习了一年。在巴黎,他还在市内和郊区作画,观察周围的日常生活。1813 年至 1816 年,埃克斯伯格(Eckersberg)继续在意大利学习,并与来自欧洲各地的同事一起在户外绘制小幅画作。
1816 年,当埃克斯伯格(Eckersberg)回到哥本哈根时,丹麦因拿破仑战/争的失败而一蹶不振,但却经历了一个民族文化复兴的时期,现在被认为是丹麦艺术黄金时代(Golden Age of Danish art)的开端。埃克斯伯格(Eckersberg)在法国和意大利学会了从自然中作画,这是他留给丹麦艺术家的主要遗产。
1818 年当选丹麦皇家学院教授后,埃克斯伯格(Eckersberg)开始激励下一代画家 --- 科布克(Kobke)、伦德拜(Lundbye)等人--- 鼓励他们到哥本哈根(Copenhagen)周围的乡村采风。19 世纪 30 年代和 40 年代,他还开设了男女稞体模特绘画课程。
与同时代的许多其他艺术家和诗人一样,埃克斯伯格(Eckersberg)对科学的发现非常着迷,这一点在他 1833 年为青年画家创作的《透视理论》中可以明显看出,他将几何学定律应用于自然世界的描绘。埃克斯伯格(Eckersberg)认为,只有尽可能地贴近自然,才能实现理想:
“因此,让我们孜孜不倦地细读大自然这本伟大的书,让我们努力消除各种偏见,寻找通往目标 --- 也就是通往真理 --- 的最近的道路!”
埃克斯伯格(Eckersberg)的代表作品包括:
《门德尔·列文·纳坦森的长女,贝拉和汉娜》(Mendel Levin Nathanson*s Elder Daughters, Bella and Hanna,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Statens Museum for Kunst));
《埃米莉·亨丽埃特·马斯曼的肖像》(Portrait of Emilie Henriette Massmann,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Statens Museum for Kunst));
《罗马狂欢节 片段》(The Carnival in Rome. Fragment,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
《佩尔戈拉,意大利》(A Pergola, Italy,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
《两个牧羊人》(Two Sheperds,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
《从伏尔泰码头看皇家桥》(Pont Royal seen from Quai Voltaire,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
《苏珊娜-尤尔,艺术家的嫂子,后来成为他的第三任妻子》(Suzanne Juel. The Artist*s Sister-in-Law and later to Become his Third Wife,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
《北海兰德鲁德斯达尔附近富尔湖的维耶夫》(Viev of Lake Fure near Rudersdal, North Sealand,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
《纳坦森一家》(The Nathanson Family,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
《阿尔西奥涅与丈夫的诀别,选自奥维德《变形记》第十一章》(Alcyone*s Farewell to her Husband. From Ovid*s Metamorphoses, Song XI,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
《贵妇索菲·赫德维格·勒文斯基奥德和她三岁女儿的肖像》(Portrait of a Noblewoman Sophie Hedvig Løvenskiold and her Three-Year-Old Daughter,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
《透过门看奔跑的身影》(View through a Door to Running Figures,,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
《蔚蓝海岸上空的云层研究》(Study of Clouds over the Sound,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
《有梃的风景,蒙恩岛》(Landscape with a Stile. The Isle of Møn,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
《从罗马斗兽场第三层的三个拱门望去的景观》(A View through Three Arches of the Third Storey of the Colosseum,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
《哥本哈根朗格布鲁,月光下奔跑的身影》(Langebro, Copenhagen, in the Moonlight with Running Figures,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
《罗马博尔盖塞别墅花园景观》(View of the Garden of the Villa Borghese in Rome,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
《模特玛达莱娜肖像》(Portrait of the model Maddalena or Anna Maria Uhden,现存丹麦 赫氏系列收藏馆(Hirschsprung Collection));
《对着镜子盘起头发的女人》(A nude woman doing her hair before a mirror,现存丹麦 赫氏系列收藏馆(Hirschsprung Collection));
《罗马马克西马环廊景观》(View of the Cloaca Maxima, Rome,现存美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
《罗马圣十-字路一段》(A Section of the Via Sacra, Rome ,现存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罗马广场景观》(View of the Forum in Rome,现存英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回廊,城墙外的圣洛伦索》(The Cloisters, San Lorenzo fuori le mura,现存芝加哥艺术学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等。(枫荣翻译编辑)
注:基础资料来源于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Statens Museum for Kunst)馆藏共享资料(允许公-益使用图片)。
致谢画家!感谢博物馆共享资料
注:图片仅用于学习和欣赏,禁止商业用途。
转载请注明翻译编辑整理作者:枫荣美术网 www.fonron.com
大图下载地址:见帖尾
******************************************************
上图:画家:Christoffer Wilhelm Eckersberg (1783–1853)
标题:Langebro, Copenhagen, in the Moonlight with Running Figures(哥本哈根朗格布鲁,月光下奔跑的身影)
创作时间:1836
画幅尺寸:45.5cm (h) x 33.5cm (w)
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资料:
解读资料A:为什么这些人都跑来?是有人落水了,还是发生了火-灾?埃克斯伯格(Eckersberg)在日记中简单地将这幅画描述为“一幅表现月圆之夜的小画。主题是朗格布鲁(Langebro)和奔跑的人物”。也许他是故意利用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当时的许多展览嘉宾都读过卡尔·伯恩哈特(Carl Bernhardt)同年创作的小说《马车》(THE COACH);小说的戏剧性高潮就发生在朗格布鲁(Langebro),一位年轻女子想投-河-自-尽,却被男主人公救起。在这幅画中,埃克斯伯格(Eckersberg)尝试了他关于空间、结构和光影的所有想法。因此,这幅画反映了他传授给学院学生的原则。然而,他也创造了一个神秘的场景,将其故事保密。
(上述)资料来源:作者 彼得·诺尔加德·拉森(Peter Nørgaard Larsen)
解读资料B:在这幅来自朗格布鲁(Langebro)的画作中,埃克斯伯格(Eckersberg)尝试了夜晚的灰色色调,以及月光投下的阴影所产生的画面效果。利用投射的阴影在表达情感方面的潜力也是埃克斯伯格(Eckersberg)的创作目标之一。投射的阴影指向一个奇观的方向,让桥上的每个人都惊心动魄。每个人都能看到戏剧的发展 --- 除了我们。投射的阴影突出了不祥的气氛和画作边缘的移动感,向着正在发生的灾-难。文艺复兴时期,15 世纪佛罗伦萨(Florence)发展起来的中心透视法成为在绘画中创造空间深度的标准。中心透视法的出现还将投射的阴影定义为平面上的投影。在埃克斯伯格(Eckersberg)的艺术中,绘画是建立在对透视构造规律和现实生活中世界如何呈现的系统和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
(上述)资料来源:作者 伊娃·德拉芬特·佩德森(Eva de la Fuente Pedersen)
解读资料C:1836 年 10 月,埃克斯伯格(Eckersberg)在哥本哈根(Copenhagen)港口散步时萌生了绘制朗格布鲁桥(Langebro bridge)的想法。11 月 10 日画面完成后,他将其称为“一幅描绘月圆之夜的小画”。主题是朗格布鲁(Langebro)和一些奔跑的人物”。桥上跑过许多人,但 埃克斯伯格(Eckersberg)并未透露发生了什么。也许发生了火-灾,也许有人在港口溺-水。埃克斯伯格(Eckersberg)可能是利用了展览参观者可能熟悉的卡尔·伯恩哈特(Carl Bernhardt)同年创作的小说新《马车》(Dagvognen,1836 年)这一事实,小说的高潮部分就发生在朗格布鲁(Langebro),男主人公救起了一名试图溺-水的年轻女子。这幅画预示了埃克斯伯格(Eckersberg)在其第二部《透视学》论文中的创作。
(上述)资料来源:摘自 卡斯帕·蒙拉德(Kasper Monrad) 著 《埃克斯伯格 --- 美丽的谎言》(Eckersberg - A Beautiful Lie)。
(枫荣翻译,如有不准确请谅解)
***************************************************
下图:作品细节
大图下载(博物馆允许大图下载,仅可用于学习和欣赏):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3XhnP4EjBLK6EP-sHronA
提取码:qev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