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元 王冕 《墨梅图》轴 纸本墨笔 90.3x27.6cm 上海博物馆藏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18-6-6
元 王冕 《墨梅图》轴 纸本墨笔 90.3x27.6cm 上海博物馆藏
作品鉴赏
万君超《百年艺苑谈屑》云:“陈叔通曾藏有一幅元人王冕墨梅图轴,老干杈丫,着花繁艳。上有王冕自题诗云:‘玛瑙坡前梅烂开,巢居阁下好春回。四更月落霜林静,湖水琴声载鹤来。’两边隔水绫上有翁方纲、伊秉绶、陈嵩庆等名家题跋手迹,允称稀世绝品。”不知是否就是这幅作品。上海博物馆最为著名的王冕作品是另一幅倒垂的《墨梅图》,这幅同名作品或被其掩,流传远远不及。而事实上,这件《墨梅图》无论是水平、构图还是笔法气韵,均在那幅之上。
王冕以独特的画梅著称。画家透过展示梅花的清肌玉骨、淡泊野逸,抒发了士人的不与恶俗同流的清高孤傲。他画梅干,用笔遒劲,顿挫得宜。绘花瓣,或用浓淡水墨点染的点花法,或用双线勾勒的圈花法,或点、圈合用,变化多端,均能生动地表现出梅花的特有形态,并通过对梅花的刻画,寄寓或抒发自身的情怀、理想和抱负。王冕师法宋代画梅大家杨无咎,杨无咎是墨梅画法的创始人,华光和尚仲仁的嫡传。相传释仲仁一日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而获启发,创制了用浓淡墨色在绢上晕染梅花之法;学生杨无咎更发扬光大,创制出用劲健的墨线圈勾梅花之法。而王冕则在这两人的基础上广泛尝试,奠定了梅花画法的大全。一是创制出直接用胭脂色点垛出“没骨体”梅花的画法。二是一变宋人画梅大多疏枝浅蕊,孤芳自赏,而创为千丝万簇,密枝繁花,珠胎隐现,风神绰约,可谓欣欣向荣,别开生面。先是情景上变化万千。《雪湖梅谱》称:“王家元章传墨法,雪月风烟种种奇。”可惜未能流传,至今我们无法欣赏其雪中、月下,风拂、烟晕的各色梅花。其次在技法上也大作改进:洗炼笔墨,立干如龙:运笔时转折顿挫,直中带曲,有的枝干一拉几尺长,尤其是出梢处,如铁鞭,如鹤膝,如龙角,如鹿角,如弓梢,如钓竿,曲姿优美,笔力千钧,从此梅花图不再只是尺牍小幅,而能作巨幅壁幛。再次,在圈花的方法上,他也改其师的“笔分三趯攒成瓣”,即以铁线分三笔圈成,而改用两笔略带提按地圈成,粗细略变的线条更显得花朵丰姿多采。在点蕊上,他仿其师,仅勾须而不点英,谓之“破蕊”。这样画出的梅花时人称之“野梅”,以区别于“官梅”也。(阴山工作室)
画家简介
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元章(一作元肃),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今浙江)人。出身贫家,白天放牛,只要有空就画荷花,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读书,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作府吏,冕宣称:“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东吴,入淮楚,历览名山大川。游大都,老友秘书卿泰不华欲荐以馆职,力辞不就,南回故乡。隐居会稽九里山,卖画为生,终老田园。种梅千枝,筑茅庐三间,题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轩”,放于鉴湖之阿,听其所止。又广栽梅竹,弹琴赋诗,饮酒长啸。朱元璋平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闻其名,物色得之,置幕府,授以谘议参军,未就。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以兵请冕为官。冕以出家相拒,并扩室为白云寺。旋卒于兰亭天章寺。著有《梅谱》,存于《永乐大典》残本中。
感谢阴山工作室提供资料
会员名
点评内容
发表时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帮助(?)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4 www.fonron.com
粤ICP备13068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