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明 陈洪绶 《献寿图》 立轴 绢本设色 中鸿信2014秋拍 成交价132万元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18-6-5
明 陈洪绶 《献寿图》 立轴 绢本设色 成交价132万元
【作品鉴赏】
陈洪绶的人物画继承前代线描的风格,然而又在不断的创新、变化。因此总结他的人物画线条发展“少时易圆为方,老时易方为圆”,这也是陈洪绶不同于其他画家的最大特点。
陈洪绶从小就学画,据记载他小时候学李公麟的《七十二圣贤图》也并不是只是临摹的像就好,而是“几次摹写而变其法,变圆折为方折,变整为散,改变成自己的方法”。他早年画的《九歌图》就有一些似是方折的用笔,但从总体上来看,线条还是匀称的,有圆有方,圆中带方。只是这样的线条仍然是继承前代的做法,个人的风格还不太明显。陈洪绶大约在28岁时做的《水浒叶子》,其中的人物衣纹“线条刚硬,多方折直拐,且易整为散。”陈洪绶1635年所作的《苏李泣别图轴》中四个人物的衣纹表现多用方笔,看起来十分劲硬,刚健有力,代表了他早期人物画的风格。
陈洪绶的人物画线条的变化在1636年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转折,人物衣纹的表现不像早期那样刚硬,而是更为圆转流畅。以《对镜仕女图》为例。画中的女子衣纹线条细劲,但也不乏方折之笔,女子袖口处的衣纹比较细碎,多用方笔。整幅画方圆结合,强调了对比的效果,背景的树石主要以墨线勾勒,刚劲有余,与女子衣纹的圆转相对比,互相呼应。同年作的《杨升庵簪花图轴》也基本是一样的,只是线条更加圆滑,有劲。然而两年之后的《宣文君授经图轴》中的衣纹线条更加趋于晚年的风格,线条细若游丝,功力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正如陈传席先生在《陈洪绶》一书中所说“宽袍大袖的线条虽长,皆一根到底,不另起笔,不加折挫,不作停顿,而精力内涵,凝神始终,无一松懈之处,最为难能可贵。”
陈洪绶《献寿图》绘两人向一老者献寿礼的场景,人物线条夸张, 其晚年的人物画已经进入了“化”竟作品精且多,内涵较前期也丰富了很多。他1649年所作的《蕉林酌酒图轴》可以作为晚年作品的代表之一。其线条细劲高古,圆转流畅,背景上的树石也不像前期那样刚硬,而是线条较为柔和,但石头又并不会让人觉得软,还是有一些刚硬的因素与人物的衣纹形成对比。陈洪绶1950年所作的《捕蝶仕女图轴〉线条也是一样的高古,但由于没有背景的衬托,只有在人物内部产生对比,因此女子袖口处的衣纹比较稠密,但也并不像《对镜仕女图》中那样方折,而是圆转得多。
陈洪绶的人物画线条不仅表现在他的卷轴人物画,还可以从其木刻人物画中看出。像前面提到的《九歌图》《水浒叶子》都是他的木刻人物画代表。在这些人物画中也可以看出陈洪绶对于人物表现的线条从早期到中年晚年的变化。《九歌图》时期较早的一套。画中屈原的衣纹线条的表现圆中带方,背景的石头勾勒得很细,多用方笔。到期28岁所刻的《水浒叶子》线条就全部转为方笔,易整为散,线如钢针,只有其中四幅由于是后来添上去的,所以与前三十六幅风格大不相同,这四幅线条皆为圆笔,几乎没有方折之处,是其中年的风格。陈洪绶晚年画的《博古叶子》,体现了他晚年的绘画风格。线条纯熟,用笔随意但不随便,达到了最高境界。
陈洪绶的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原因与他造型的线条有很大关系,陈洪绶人物画的线条从早年到晚年经过了易圆为方到易方为圆的两次变化。这些变化使陈洪绶的人物画线描从学习别人的到创立自己的风格,又发展自己的风格直至进入“化”境。陈洪绶的画是师法古人的,但是又不拘泥于古人的程式,有自己的创新,其人物线描笔法极具韵味,无怪“程翼仓曰:老莲人物,深得古法,不意山水亭榭,苍老润洁,亦不复让古人。”
【作品资料】
作者 陈洪绶 尺寸 115×50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暂无
估价 RMB 600,000-800,000
成交价
RMB 1,322,500HKD 1,676,172USD 198,375EUR 145,475
专场 饕餮——中国古代重要书画专场 拍卖时间 2014-11-23
拍卖公司 中鸿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4秋季拍卖会
感谢阴山工作室提供资料
会员名
点评内容
发表时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帮助(?)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4 www.fonron.com
粤ICP备13068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