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明 夏昶 《苍崕春雨图》 北京宝瑞盈2015秋拍 估价360万元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18-5-31
明 夏昶 《苍崕春雨图》 北京宝瑞盈2015秋拍 估价360万元
作品鉴赏
《苍崕春雨图》是当代留美著名收藏赏鉴家王季迁先生庋藏多年的“宝卷”之一——明代夏仲昭所画的一帧“墨竹”。该图绢本,不着色。纵152.5公分,横57公分,约合8平方市尺。由王季迁家族后人,于2009年秉承王氏遗愿,将它与北宋郭熙的《秋山行旅图》、元代倪瓒的《溪山仙馆图》、明代文徵明的《行书诗卷》以及清代王时敏的《仿赵松雪山水》等一同归国,并在首都博物馆举办《宝五堂——海外华人重要书画珍藏展》,同时,由首都博物馆编辑出版该展图集。“苍崖春雨——墨竹”,是有明一代花鸟画之“水墨兰竹”中的骄子,既发宋人之微,而又开后世之先者。
明朝初年,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政策,恢复了农业生产、发展了工商业,文化艺术也迎来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在绘画领域里,山水画出现了以沈周、文徵明为首的“吴门画派”和以戴进、吴伟为代表的“浙派”,人物画以仇英、陈洪绶的成就最高,花鸟画则有边文进、林良、吕纪、周之冕等大家。水墨写意画实现了突破,陈淳、徐渭的成就最大,他们继承宋元传统,追求个性,极有创新精神,笔酣墨饱,纵情挥洒,追求气韵,清新隽雅,不拘成法,别具一格。与此同时,水墨兰竹亦称一时之盛。
竹子,其形坚挺,其姿潇洒,其性傲雪,其势凌云。它不畏严寒,不惧酷暑,风雨中更显不屈不挠的卓然风韵。竹竿中空,名为“虚心”,竿间有节,视为“气节”。由于竹子的种种自然特性,可以与世间追崇之“高士”的品德相喻,所以,在文人的笔下,将其“人格化”,与梅花、兰草、秋菊一道,被称为“四君子”,与青松、冬梅称为“岁寒三友”。历代文人墨客常用竹子或自喻,或喻人,以它的形象,来推崇和赞颂人品的高洁。由于竹子被赋予了这种特殊的含义,因此,“竹画”历来都被文人所钟爱。爱竹、种竹、画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甚至“不可一日无此君”,简直爱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幅《苍崕春雨图》,作者以亦书亦画之笔,用浓淡相间之墨,写出新竹数竿,即刻使我们看到:一宿颇知时节的好雨,默默无声的滋润了大地万物,一时间“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竹下巨石如狮蹲虎踞,一大一小,相对而坐,大者俯首,小者仰面,一个讲述,一个聆听,温馨毕现,妙趣横生。整个画面竹石相配,既符合它们在自然界的生长规律,同时又包含有美好的寓意和象征。竹子,素有凌云、虚心、有节等的美誉,它具有“谦谦君子的高尚品格”。岩石,质地坚硬、瓷实,我们形容人的意志时往往比喻为“坚如盘石”,它体现着人的坚强、刚毅。此外,“石”与“实”谐音,还指明了为人要正直,做人要诚实。古人还把牢固的朋友之谊,称做是“石交”,《三国志?杨洪传》里解释说:“石交之道,举雠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犹不相谢也。”竹子的“虚心”,与岩石的“诚实”,一虚一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锡以嘉名,曰:“虚心友石”。
墨竹,作为画家笔下的表现题材,最早从唐代已经出现。文人画的鼻祖王维就曾画过竹,并且负有盛名,元代杨维桢有诗说:“唐人竹品谁第一?精妙独数王摩诘(维)”。发展到宋代,画竹已是一门独立的画科,也有了专攻墨竹的画家,突出的代表就是文同(与可)。他画的墨竹不仅名重朝野,对后世的影响也相当大,人们把他的画竹风格,称为“湖州竹派”。他称赞竹子“心虚异众草,节劲愈凡木”,因为它得志之时“茂而不骄”,失意之际“瘁瘠而不辱”,文同便以竹自励,说:“竹如我,我如竹”。他在居住的地方广栽竹木,将住所命名为“竹君堂”、“竹坞”,并且总结出“成竹胸中”的画竹理论,后来,大文豪苏轼为之还写了一篇著名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到了元代,赵子昂、倪云林、吴仲圭等文人画家更是以“一竿潇洒,得我真情”来消遣自娱。这时还出现了以专门画墨竹著称的李衎(1245—1320),被誉为是“写竹之圣者”。他对竹子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对竹子的生长规律进行了总结,编成了一本《竹态谱》。在那里他说:画竹子要注意各种差异,竹龄上要讲求老、嫩;生长状况要表现出荣、枯;形态上要分清楚是风中之竹,还是雨中之竹;另外,在阳光照射下要区别竹叶的明、暗颜色等等。他还进一步强调:在各种自然环境之中,风也有疾风和徐徐之风,雨也分骤降的急雨和连绵的细雨,不一样的风雨天气,竹子的造型也要有所区分。老竹要看得出年数,嫩竹也要根据不同生长时间分出次序。至于竹子的根、竿、叶、笋,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也不尽相同……对竹子的观察真可谓细致入微。
文人画肇始于宋,成熟于元,极盛于明、清,延及至于今。“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陈师曾这样评说文人画“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明代画家崇尚秀雅,强调 “士气”,特别是文人画家,常以画兰写竹为能事,以此作为自身品格的象征,他们“画竹聊以写胸中逸气”。
在推崇道德人品和学识阅历、培养文化素养的同时,画家们还要具备“得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的胸襟,人品要居于才学之上。思想上,秉持儒家的入世观念,同时讲求“清高”,做到“超然于物外”。画作注重写意,既要“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又要“以形写神”,重视写生,正所谓“物物归画笥”、“笔笔归画囊”。用笔要以书法入画法,画梅谓之写梅,画竹谓之写竹,画兰谓之写兰,写竹时“竿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并且将诗、书、画、印结合起来,同时展现在同一个画面上,使文人画更加完整、更加成熟,更能抒发文人们的兴怀。
文人画还要注重与观赏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这些“读者”也是文人,画作不仅要表现文人的审美情趣,还要在思想上能与读画人产生默契,这时,文人画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交际手段。
总之,绘画要有清高的人品,现代画家贺友直先生曾经以一言蔽之:文人画,“画的是修养”。
明代文人,继承了宋元墨竹之法,在技法上已经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尤其是在赵孟頫“书画同源”理论的影响下,进一步将“书法”的用笔技巧融入了画竹当中,无论竿、节、枝、叶都与横、竖、撇、捺结合起来,甚至形象的归纳成“个”、“介、“分”等字型,把墨竹提高了一个新的认识水平。在众多画竹的人群中,王绂和夏昶脱颖而出,以写墨竹而独步画坛。
王绂,字孟端,号友石生,又号九龙山人,江苏无锡人。他一生清苦,年轻时即充军到山西大同,在北方生活20年之久,永乐朝才以善书供奉内省,后升中书舍人。他喜竹、画竹,并与竹相伴,砥砺心志,通过抒写墨竹,来表现他潇洒脱俗的生活情趣。他的墨竹,出自倪云林和柯九思,明人李日华评曰:“(王绂)有倪之逸,无其疏野,有柯之雄,无其伉浪”,可谓的评。王绂画竹,讲究灵感,且自许清高,兴到挥毫,便能生出种种奇妙,但若以金钱求购,则一律拒之于门外。据传,他尝于月下闻萧,兴起作《竹石图》,翌日携访,与赠,这时才知道吹萧的是个商人,并且还要送给他一个毛毯,请他“再写一枝为配”。结果他竞索回了竹图,撕了个粉碎,“其高介、绝俗如此”。
王绂笔下的墨竹,善用“书”、“画”笔法的转换,尽显“有法中无法”的特点,堪称化境。我们这里所看到夏昶的《苍崖春雨图》,就是一件师法王绂的范本、佳制。画幅中的几竿墨竹,很好地展现了“书法”的情趣,有一种“落墨即是,出笔便巧”的效果,同时也充分实践着他自己“不见复笔”的主张。他尝说,画竹必须“一气呵成”,“画巨幅尤其如此”。
夏昶,字仲昭,号玉峰,别署自在居士。江苏昆山人。因幼时家境贫寒,过继舅父改姓朱,永乐十三年(1415)举进士后,上奏朝廷,经恩准恢复本姓。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戊辰,初以善书供奉内廷,尤精楷法,尝为皇帝书写宫殿榜额,书法为世人所重。40岁时受当朝内阁首辅、大学士杨荣举荐入文渊阁,历任吏部考功主事、江西瑞州知府、太常寺少卿,天顺元年(1457)70岁时致仕,侍奉明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等朝,历40余年,还乡后与杜琼、刘珏、沈周、吴宽等吴地名家交往密切。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庚寅,卒于家中,享年83岁。
夏昶画竹出于王绂之门,特别强调勤学苦练,他经常关起门来专心作画,不接待来客。常说,自己画竹30多年,方才知道个一二。他非常看重自己作品,从来不轻易给人写、画。姜绍书在《无声诗史》中记载:“(夏昶)善书,亦能诗,精绘事,尝师王孟端,尤工墨竹,以至海外多饼金悬购,名重四裔”。徐沁也在《明画录》中说:“(夏昶)写竹时称第一,名驰绝域,争以兼金购求,故有‘夏昶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谣”。当时,他的声誉远远超过了他的老师。
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湘江风雨图卷》、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满林春雨图轴》、苏州博物馆收藏的《墨竹图轴》等。
《苍崕春雨图》,画新竹数竿出于巨石之后,枝稠叶密,随风摇曳;笔法熟练,结构严谨,气韵生动。竹前置大小二石,俯仰呼应,顾盼有致;中锋勾斫,侧锋皴擦,笔墨灵动、不失法度。画面右上方题“苍崖春雨”,下署“东吴夏昶仲昭笔”。正书11字,笔意安稳闲适,结体匀称妥当,楷法谨严,中规中矩,令人忆想当年宫殿题额的风采。古人作画,不为他人,直是“自娱而已”,而“文人画”的主旨是“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自明至今历经600余载,《苍崕春雨图》依旧安然无恙,画、意长在,更跳出“自娱”的小圈子,教化着一代代后世人。
总观该图,借用近代书法家宝熙的话说:“夏太常墨竹,虽师王孟端,而圆劲潇洒,实出于文湖州,遂觉韵、法双绝。”
近来一些书画市场资深人士感到,目前海外回流书画资源,面临枯竭和征集的困难:赝品伪作太多,精品价格过高……因此,如宝五堂提供所藏之品,亦将成为片玉散珠,不可多得矣!
作品资料
作者 夏昶
尺寸 152×57cm
估价 RMB 2,600,000-3,600,000
成交价 未提供
专场 千悟——丹青之夜(中国书画)
拍卖时间 2015-12-05
拍卖公司 北京宝瑞盈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著录:
1.《宝五堂—海外华人重要书画珍藏展》P122,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11月。
2.《二十世纪海外藏家—王季迁藏中国历代名画(上卷)》P222,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11月。
款识:东吴夏昶仲昭笔。
钤印:夏氏仲昭印(白文)、游戏翰墨(白文)
收藏印:王季迁海外所见名迹(朱文)、王季迁氏审定真迹(朱文)、曾归竹里馆(白文)
感谢阴山工作室提供资料
会员名
点评内容
发表时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帮助(?)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4 www.fonron.com
粤ICP备13068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