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话旧图》,设色绢本。全图采用高远法构图,中远景层层推高推远,显然,蓝瑛谙熟倪瓒山水画幽亭图像的符号象征性涵义,并巧妙地糅入自己的山水画创作之中。远山在隐约之中;中景飞泉垂落,丛树平林,苍松挺拔,翠色如洗,山川云霭间隐现着楼台殿阁;近景为起伏变化的乱石、杂草,两位高士倚树而谈,其中一位旁边还站立一个书童,趣味生动,意境超逸,给人以远离世俗、一尘不染之感。在笔法上,山石以疏松的牛毛皴写出,树林多用乾笔点、擦,笔墨纷披,茂盛浑秀,似平而实奇,简劲多变,用青绿浅绛赭石,枫林红树中又有几株参天松柏,墨绿华滋,红绿相间,明快苍润,呈现出一派金秋景色,苍茫中又“深融柔逸之气”。
此图作于癸卯之年(1663),次年(1664,康熙三年)蓝瑛即卒。蓝瑛的创作时间很长,据统计,国内外现存蓝瑛作品近500件,明清以来的各种著录则收录了蓝瑛近50件作品。其早年之作,清简秀润;中年之后,渐趋苍劲疏宕。而且他的画不拘一格,常以多种面貌出现,有的是笔墨含蓄俊秀,有的则青绿浓颜。画法上极为工细,色调深浓华丽,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笔越工。《画史会要》称他的画是:“老而弥工,苍古颇类沈启南。”沈启南者,沈周也。他虽力追先贤,但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风范。以此论细观蓝瑛此图,即会感到正是这种画风的再现,可谓“笔笔入古”。毫无疑问,此图是蓝瑛的凝心力作。
蓝瑛绘画,较明显的特点是用笔有顿挫,以疏秀苍劲取胜,善写秋景。在作品的题款中,常署仿某家之作,如仿张僧繇、法荆浩、仿李成等,实则所画都是他自己的面目。他的画法有两种,一种作钩勒浅绛法,另一种作没骨法,设色鲜艳夺目,所画红树、青山、白云,运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铅粉诸色,点染别致,是晚明时期富有变化的山水作品。这幅《秋山话旧图》,主要属于前一种风格。
《秋山话旧图》和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蓝瑛《江皋话古图》在风格上同处一路,有异曲同工之妙。《江皋话古图》也是他晚年的代表作,纸本水墨,描绘远山阔水、古木湖石。所谓江皋话古,指江畔苍松下二人对坐谈话的情景。画面分为近景、远景两部分。远景是笼罩在迷蒙雾霭中的一座仙山孤岛,山势奇特俊秀,层峦起伏跌宕,极远处朦朦胧胧难辩其形,仿佛融化在水气里,远景与近景之间一片宽阔水面苍苍茫茫。近景为画面的主要部分,中部描绘的是一块巨大的湖石临江而立,外廓凹凸不平,间有几处石孔,清绝而秀雅,下部乱石丛中几棵松树比邻而居,其中两棵高大挺拔,旁边一棵小松树,衬托出古松的高大苍老。松树下面,两人对面相坐,左侧一人振振有词,右侧一人正专心聆听,两人神态平静安祥,大有超凡脱俗之势。
蓝瑛善于营造一种苍茫雄奇、高古豪迈的意境。无论是高头大卷还是尺内小幅,都能以他独特的笔墨语汇传达出这种意境。这体现了蓝瑛对画面和笔墨极强的控制能力。他画山水,秀润清新过之王蒙,善于师古人之意而融会变通创新,画风多姿多彩。他喜作大幅山水画立轴,构图常采用高远图式,画中充盈着文人士大夫遁世隐逸之幽情雅趣。此幅《秋林话旧图》作于蓝瑛的生命最后时期,可谓人画皆老。
题识:康熙癸卯初冬写秋林话旧图。钱塘蓝瑛。
作者 蓝瑛
尺寸 193×69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癸卯(1663年)作
估价 RMB 1,0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1,568,000
专场 中国古代书画
拍卖时间 2011-06-16
拍卖公司 北京海士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著录:《荣宝斋·第九回清赏雅集》P184,荣宝斋出版。
钤印:蓝瑛之印、田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