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画派”大家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乌目、清晖,不一而足。他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并称“四王”,是清初杰出的传统型山水画家。近代鉴藏大家吴湖帆(1894-1968)题本展王石谷《仿巨然夏山烟雨图卷》中,曾有极为精辟的剖析:“王石谷子(王翚)年四十左右,在娄东王奉常(王时敏)家临摹宋元名迹,艺乃大成,间为太常代笔,亲受指点,益臻神化,故石谷画当以四十至五十为极诣,五十至六十自具面目,六十至七十渐落俗套、每失韵致,七十至八十有衰颓气,八十以外又复变化入神,用笔如万岁枯藤,苍辣兼具,有空前绝后之妙。后人之诋諆石谷者,盖多见其六十以后八十以前作也。”梅景书屋主人之评,的为灼见,其对石谷画风的如数家珍,实得益于其本人鉴藏之丰厚。
王翚的艺术才华其实高于其它“三王”。王翚认真研习了山水画技法并大量研摹宋元诸家风格,逐渐探索出符合自己个性的笔墨形式,在广泛临摹古代名迹的基础上,技法逐步成熟,形成了沉厚凝重的个人风格,并以其严谨的创作态度、精湛的绘画技法,博得世人赞赏。他是当时最善于博观厚积的集大成者。但凡前朝历代大师的优长,他都能巧妙地继承以为己用。
王翚对包括关仝在内的北派山水各家都有过精深的研究与摹拟。北派画家荆、关、范、李诸辈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太行、秦岭、终南、王屋等最具北方特色的山区。语云:南线北皴。北派素以较短促的笔触刻画山石之坚硬、粗糙及干燥特征,北方山脉因植被贫乏而石骨毕露,故而不宜施放柔润的长线。此图图充分显示了王翚对北派画风的深刻理解与娴熟表现。太行乃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其山势雄阔险峻,天下称奇。画中之群峦重叠、密林幽深使人颇有身临其境之感。山峰高处可接云天,山谷狭处仅容一线,山与山依傍牵连,形成了恢宏磅礴之势,岩壑间溪流泉瀑或湍急或舒缓奔流宣泄。王翚对景物的描绘,特别在山石的造型上尽呈千变万化之姿,或雄壮如浩荡之旅,或奔涌如怒涛狂澜,或盘桓如巨兽,或峭拔如剑戟……至于树木,繁茂处密不透风,满目森然,疏朗处,豁然临风,神清骨爽。树的画法不拘一格,双勾、夹叶、亦圈亦点。王翚此图的云水无多,虚处有限。空灵之水只在山之尽头方轻泛微波,散漫出淡远之意。
王翚一生临古无数,功力之深有清一代画家无人可与比肩。宋元诸家中,以拟范宽、王蒙二家最得神趣,传世佳作甚多。此帧拟王蒙,构图繁茂,境界幽远,精神团结,气势壮伟。其上众峰拱围一主山巍峨独出云天,尤得北宋人雄宽崇高气象。用笔松秀缜密,直抉王蒙神髓,用墨则沉沉有铁色,精光扑人眉字。是其画中上品。裱边有张大千、秦仲文、溥心畬、陈半丁长题,大千称“石谷子以仿山樵为最,此尤其至精者。”所评极当。
王翚,字石谷,号臞樵、耕烟散人、乌目山人、清晖老人、剑门樵客,江苏常熟人。善山水,师从王时敏、王鉴。笔墨功底深厚,长于摹古,几可乱真,宋元失传古画,多借其摹本而得见。运笔构思,天机迸露,迥非时流所能,目为画之正宗,有“画圣”之誉。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并称“四王”;合吴历、恽寿平,世称“清六家”。从学弟子甚众,称“虞山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