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即清高宗(1711—1799年),名弘历,是雍正皇帝第五子,后序为第四子。弘历自幼机智聪敏,在少年和青年时代受到良好、严格的宫廷教育。他在名师福敏、蔡世远、朱轼等人孜孜不倦的教导下,博考群籍,熟读儒家经典,通晓传统的中国文化。此外他在叔叔允禧、允禄的教授下学习射箭、使用火器等。全方面的综合教育,使他能文能武,在政治上也日益成熟。弘历即帝位后改年号为“乾隆”。
乾隆皇帝身居皇位60年,任太上皇3年。他是一位具有高超统治才能的政治家,在他统治时,清王朝进入全盛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军备强大,文化昌盛。乾隆皇帝19岁时,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绘画起点很高,首先,他周围始终活跃着一批文化精英,其中不乏擅绘者,如叔叔允禧、允禄,以及西洋画家郎世宁等。身为皇子时的弘历就时常与这些人交往,向他们请教画学,与他们探讨画理、切磋画艺,得到了高水准的艺术指点。他还时常请他们为自己画画,如郎世宁就应邀为他画过《采芝图》轴,图绘年青的弘历身着汉族衣衫,手持芝形如意的形象。郎世宁还画过一张弘历与其父雍正皇帝在竹枝下赏玩梅花的《平安春信图》。乾隆皇帝对此图十分珍惜,70余岁时,作御题诗言:“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谁。”乾隆皇帝与那些工于绘事的臣子们相处,不仅可以对书画进行近距离的观察与了解,而且也激发了他浓厚的创作兴趣。
乾隆皇帝的绘画起点高,还在于他可以随时赏玩名品佳作。满清入关之后,一方面接手了明代宫廷遗留下来的大量历代佳作,另一方面,广纳了流散于民间的众多书画珍品。乾隆时期内廷收藏的历代法书名画曾达数万件之多,存世的晋、唐、宋、元法书,几乎被搜罗无遗。清宫盛极一时的书画收藏,为乾隆皇帝观摩临习历代名家的绘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乾隆皇帝正是在这些名品佳构中陶冶艺术情操,开阔其艺术视野,感悟艺术真谛的。
乾隆皇帝自言其学画始自对五代黄筌花鸟画的学习。黄筌(903—965年,字要叔,四川成都人)擅绘宫廷园囿中的珍禽异鸟、奇花怪石,画风华丽精妙。其画作中所流露出的“黄家富贵”之气,与乾隆皇帝所追求的审美情趣相吻合。但是,由于黄氏画法要求有深厚的写实功底和造型能力,这使本以绘画为消遣的乾隆皇帝最终只好放弃。他转向了注重“古意”,而在写实功力上可以适当地放松要求的“文人画”。
作为政治家的乾隆皇帝,在绘画创作上有与众不同之处。首先,他作画的动机,不在于出售,不在于交友,也不在于要留名画史,只在于自娱自乐,陶冶性情。他用的是最好的纸、最好的墨、最好的颜料,同时也是最好的一种心态来创作,于无拘无束中笔随意走,挥写的是性情,而不是笔章墨法。画史上,能拥有这种境界的人,千古难寻。其次,乾隆皇帝会通过绘画来表达其治国安邦的理念,典型事例是,他于78岁时临摹了一幅宋人李迪的《鸡雏待饲图》卷,此画卷为绢本质地,纵23.7厘米,横24.6厘米,图绘两只嗷嗷待哺的鸡雏,本幅上有乾隆皇帝的墨笔长题,长题中言明了此图创作的时间,即戊申(乾隆五十三年,1788)的中秋之日。其创作因由是,当时在避暑山庄消夏的他,随手翻看贮于山庄内的《宋人名流集藻画》册,册内有一开宋代宫廷画家李迪创作的《鸡雏待饲图》,此图令他在赏识画家的艺术造诣之时,不禁从帝王角度联想到勤政爱民的治国之策。于是,挥毫在李迪画作的对开处赋诗一首。写毕,意犹未尽的他又将李迪的画作悉心临摹在一张长卷上,自言:“重为此幅”的目的是“以志数典”。乾隆皇帝真切地希望各地方父母官将所辖地区的百姓视为图中的鸡雏,在处理政务时能“实心经理,勿忘小民嗷嗷待哺之情”。因此,他在此画卷的引首处,又进一步点明画意,墨题:“会心艰食”。
目前,《宋人名流集藻画》册中李迪的原本《鸡雏待饲图》,和乾隆皇帝的摹本《鸡雏待饲图》均存于故宫博物院,前者体现出李迪对艺术求真求实的创作理念,后者映射出乾隆皇帝对臣子所提出的为官要廉政爱民的政治理想。
乾隆皇帝作为有一定书画素养的一代帝王,不光热衷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对西洋画法也很感兴趣。他常抽空到郎世宁的画室中,看郎氏画画。康熙朝就在宫中供职的法国人巴多明在给朋友杜赫德的书信中记:乾隆元年(1736)五月三日,郎氏曾趁乾隆皇帝赏画之际,哀求缓和教禁之事。当时,乾隆皇帝正在赏画的兴头上,不但没有责备郎氏如此失礼之举,反而还向郎氏解释他的禁教人员范围,言:“朕未尝阻难卿等之宗教,朕唯禁旗人信奉。”事后,乾隆皇帝还专门指派亲王召集在京的教士入宫,代替他传旨,明确指出:“唯禁旗人信教,他皆不问,教士亦得自由信奉。”事后,机敏的郎世宁成为传教士中的大英雄。乾隆皇帝不光看郎世宁创作,他在圆明园逗留时,也经常到西洋画家王致诚的画室,看他画画。为此王致诚在1741年11月4日给布鲁瓦西亚侯爵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们平时作画的地方,正是我向您讲过的那些小殿堂之一。皇帝几乎每天都前往那里观看我的工作,以至于使我无法缺席不到。”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高寿的皇帝,也是从事书画创作活动时间最长的皇帝,据《石渠宝笈》与《盛京故宫书画录》的记载,他一生至少画了一千四百多幅画,写了上万幅书法作品,由此而知,他是中国历史上留存书画最多的皇帝。乾隆皇帝现存的画作主要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它们是《岁朝图》轴、《写生小景四种》卷、《写生花卉图》卷、《多禄图》、《岁寒三友图》轴、《画大士像并书心经图》轴等。这些画共同的特点是,都属于介于工笔与大写意之间的小写意。笔墨简练,着重表现物象的意态神韵,精神内涵,而忽略所描写对象的外貌形态。构图简括,主题突出。画面具有平和淡雅的文人书卷气。
乾隆皇帝热衷于绘画,不仅自己积极参与创作,还全力扶持宫廷内的绘画创作,这使得乾隆朝的宫廷绘画成为北宋宣和以后又一繁盛时期。在乾隆皇帝的执政期,宫廷绘画的表现题材丰富多彩,而且作品数量冠各代宫廷绘画之首。在题材上,有真实地反映历史面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的记实性绘画,如描绘帝后、大臣、少数民族上层首领的人物肖像画;表现帝后生活的宫廷生活画;记录当时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纪实画等;有为宣扬乾隆皇帝宗教政策,便于民族团结的宗教画、宫廷喇嘛画师绘制大量的唐卡等。此外还有供清宫消遣性的作品,如供宫殿装饰用的贴落画和为皇帝赏析的山水、花鸟、人物画等作品。在乾隆皇帝的执政期,他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有关宫廷绘画创作的规章和制度,如画家的等级制度、画家的奖罚制度、画院的审查制度以及落款和钤印格式等。此外,乾隆皇帝还依照他个人的审美观,规范了宫廷绘画的表现技法,如他排斥泼墨写意画,抽象的艺术表达方式,追求细腻写实的画风。在技法上,要求不同的题材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如人物画是传统的工笔重彩、白描法、及西洋的肖像法;花鸟画是五代黄筌的工笔写生和清初恽寿平的没骨法;山水画则多属清初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王”派系中,注重传统,法度严谨一路。这些制度和规定不仅在乾隆朝被严格地遵循,也被乾隆朝之后的历代所贯彻。在皇权之下,清代宫廷绘画的风格独特而鲜明,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这其中,乾隆皇帝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主导作用。(作者为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研究馆员李湜,刊于中国文化报2013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