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之九的“南屏晚钟”即指南屏山净慈寺傍晚的钟声,南屏山在杭州西湖南岸、玉皇山北,九曜山东。主峰高百米,林木繁茂,石壁如屏,北麓山脚下是净慈寺,傍晚钟声清越悠扬。南屏晚钟,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画过《南屏晚钟图》。尽管此图远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图》那么蜚声画坛,但却被记载于明人《天水冰山录》中。
康熙和乾隆二位皇帝曾多次巡幸江南,他们的驻跸、吟咏及宸翰,大大增加了江南山水的人文厚度。据《嘉庆重修一统志》记载,清代康熙三十八年(1699),“圣祖仁皇帝南巡,驻跸西湖,并赐题咏,建亭勒石”,对南宋画家的西湖十景作了钦定。乾隆皇帝曾七下江南,到杭州更是“游览西湖美景,题诗作赋”, “凡名胜之区,无不亲洒宸翰,用志表彰”。
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来到杭州,有御制《题西湖十景》等诗六首。其后的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南巡时,又分别有《西湖十景迭旧作韵》、《题西湖十景再迭旧作韵》、《题西湖十景三迭旧作韵》、《题西湖十景四迭旧作韵》等诸诗。经乾隆皇帝的一再吟咏,“西湖十景”几乎成为西湖名胜的代名词。
董邦达具有双重身份——重臣和画家。为官一生,仕途通达,荣耀无限。这才是其主业。作画之于董邦达,乃“副业”,确切的讲,董邦达乃典型的“词臣画家”;由于自身深厚的学养,其于书画一道,颇深造诣。尤其以山水画闻名,其画风远师董、巨、“元四家”,近学董其昌、“清初四王”。他的山水画作品水墨疏淡,设色雅丽,用笔轻柔,擅用枯笔,皴法松秀,重视以烘染来加强干笔勾勒皴擦之韵味,使笔墨浑然一体,文人情趣极浓。乾隆很赏识董画,甚至将他与董源相比肩。
“南屏晚钟”与“雷峰夕照”隔路相对,塔影、钟声乃净慈寺双美。钟声难状,此帧主写净慈寺实境,故“老衲”亦在其列。“南屏晚钟。净慈掩映对南屏,断续蒲牢入夜声。却忆姑苏城外泊,寒山听得正三更。”低吟此诗前两句,合以画中景,似有断续钟声回荡于山林间。
董邦达(1696-1769)清代官员、书画家。字孚闻、非闻,号东山,浙江富阳人。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二年授编修,官礼部尚书,谥文恪。曾参加编纂《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诸书。好书、画,篆、隶得古法,山水取法元人,善用枯笔。其风格在娄东、虔山派之间。画山水法董其昌,董氏为纪昀的老师,董邦达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宗室敦城家聚会,谈竺论画,一见如故,曾为曹氏所著《南鹞北鸢考工志》题签并撰序言,传为佳话。与董源、董其昌并称“三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