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董邦达 《柳浪闻莺图》 纸本设色 154.4x38.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18-5-10
清 董邦达 《柳浪闻莺图》 纸本设色 154.4x38.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柳浪闻莺是西湖十景之五,位于西湖东南岸,清波门处的大型公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梅花等异木名花。南宋时,这里是京城最大的御花园,称聚景园。当时园内有会芳殿和三堂、九亭,以及柳浪桥和学士桥。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有柳洲之名。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故有“柳浪闻莺”之称。
本幅为西湖十景之一柳浪桥景。该桥在清波门、涌金门外,宋时丰豫门外沿堤植柳,地名柳洲,上有柳浪桥。堤上柳丝随风摇扬,如翠浪翻空。春时,黄莺哯睕其间,游者倾听,流连湖上。以此得名。画中柳丝踠地,轻风摇扬,亭榭深深,如闻黄莺啼于绿荫中。笔调松秀苍润,表现出春湖景的谧静感。并有清高宗、蒋溥、汪由敦、裘曰修、观保、于敏中、金德瑛、王际华、钱汝诚题跋。
鉴藏印:嘉庆鉴赏,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
董邦达具有双重身份——重臣和画家。为官一生,仕途通达,荣耀无限。这才是其主业。作画之于董邦达,乃“副业”,确切的讲,董邦达乃典型的“词臣画家”;由于自身深厚的学养,其于书画一道,颇深造诣。尤其以山水画闻名,其画风远师董、巨、“元四家”,近学董其昌、“清初四王”。他的山水画作品水墨疏淡,设色雅丽,用笔轻柔,擅用枯笔,皴法松秀,重视以烘染来加强干笔勾勒皴擦之韵味,使笔墨浑然一体,文人情趣极浓。乾隆很赏识董画,甚至将他与董源相比肩。
董邦达(1696-1769)清代官员、书画家。字孚闻、非闻,号东山,浙江富阳人。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二年授编修,官礼部尚书,谥文恪。曾参加编纂《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诸书。好书、画,篆、隶得古法,山水取法元人,善用枯笔。其风格在娄东、虔山派之间。
感谢阴山工作室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