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祁(1642-1715年)是清初“四王”之一,开创“娄东画派”,一统清代山水画坛百緇年,在中国绘画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
王原祁的绘画得益於乃祖王时敏的亲授并汲养於明末董其昌的绘画,广泛吸收南宗诸大师的画艺,特别於黄公望的山水画极见功力,留下很多仿黄、拟黄、摹黄的绘画作品。然而,王原祁修养高、阅历深、见多识广,既懂得师古人,又要“以天地为师”,所以他的临古作品能跳出古人窠臼,以自家面目出之。
王原祁的山水画以笔墨论,处处见笔、处处有形、处处得意、处处显情,而又浑然一片,气脉贯连。王原祁在淡墨积笔上有独到的把握,淡墨入画虽易见活气但极难苍厚,层层覆笔又易失之於浊,干笔皴擦,湿笔堆点,层层见笔,层层浑合,苍古厚润兼之以“毛”、“涩”,相交生发而神采愈显。
《晴峰叠翠图》属於摹仿黄公望风格的作品,纸本,设色画重山叠岭,山峦浑厚,草木华滋,置景繁狡而有浑沦气象,画风印证了王原祁所谓“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书卷之气盎然楮墨之外”的美学主张,韵味淳朴,具有融和、厚重的笔墨效果。画幅左上款云:“晴峰叠翠,康熙庚辰(1700)秋日仿黄子久笔,娄东王原祁”,并钤“埽华庵”椭圆朱文印,“王原祁印”、“娄东氏”白文印,右下角钤“石师道人”白文印。
按题跋得知,《晴峰叠翠图》作於1700年。当年,王原祁补任为詹事府的右春防右中允,为内廷鉴定书画,得见内府珍藏历代书画名迹,眼界大开,并开始绘画风格的转变,逐渐“把学黄公望的超迈自由提升为追溯董、巨的浑厚恣肆,使丘壑笔墨愈发苍辣浑脱而淋漓痛快”。《晴峰叠翠图》边显示出这种过渡期作品的特徵。
《晴峰叠翠图》原为清早期皇室博尔都所藏,有“问亭鉴赏图书”、“辅国将军博尔都号问亭之印”白文印为证。博尔都(1649-1708年),字问亭,号东皋渔父、朽生,乃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袭封辅国将军,雅好文艺。“少壮耽吟,一时名士文人多从之游”,与毛奇龄、姜宸英、屈大钧、王士祯、孔尚任、石涛、王骧等汉族文士、画家交往甚密。他擅长诗词,风格清雅,有《问亭诗稿》、《白燕楼集》行世。他又善於绘画,上海博物馆藏有其与石涛书画合璧册。
博尔都深受康熙皇帝的宠爱,1689年康熙二次南巡时,随驾南下,结识了许多江南文人。他凭借着皇亲国戚和诗人的双重身份,与当时许多书画名流交游,充当书画家的赞助人的角色,是当时满族文化权贵的典型。王原祁与博尔都的交往甚深。当年,年轻的王原祁初上京师,人生地疏,为巩固仕途,对於这样一位灵情其绘画的皇帝近侍博尔都想必会“投桃报李”。他们两人交往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问亭先生於余画有癖嗜”,多次求画於王原祁。於此想来,《晴峰叠翠图》可能是王原祁送给博尔都的礼物。当然,对於博尔都的索画,王原祁自然是竭其所能,力求其精。
有清一代,王原祁画名大噪,从学者遍及朝野,作品深受收藏者青睐。至20世纪初期,王原祁的山水画仍是书画收藏家寻觅的对象,尤其在上海、北京的古玩市场上极受欢迎,且价格不菲。1921年1月,养晦堂收藏的这幅《晴峰叠翠图》由美术研究会审定,经著名书画收藏家狄平子编辑於《中国名画》第12集,由上海有正书局出版;1936年10月,此画又著录於河井荃庐编辑、日本兴文社出版的《支那南画大成》卷十,可见其的确非同一般。
(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 万新华)
作者 王原祁
尺寸 102×47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庚辰(1700年)作
估价 RMB 1,600,000-2,000,000
成交价 RMB 2,750,000
专场 中国古代书画
拍卖时间 2006-04-20
拍卖公司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06春季拍卖会
出版:《中国名画》第十二集,民国十年有正书局出版;《支那南画大成》卷十,日本兴文社1936年出版。
备注:清代辅国将军博尔都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