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睿(1634―?)清代康熙年间僧人。字静睿、浔微,一作浔浚、浔睿,号目存、蒲室子、童心和尚、童心道人、童心行者、卧云人。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博学多才,工诗文。初受荐入京师,因无心于仕途,旋以疾告归。少居瑞光寺,后居东禅寺,与惠士奇、张大受等骚人墨客时相过从唱和。工山水,布置深稳,气韵冲和。曾与王翚同游都门,得其指授,布置深稳,气韵冲和。用笔清劲隽秀,别其韵致。花鸟得恽寿平真传,秀丽酷似恽寿平,信手挥笔颇得写生之妙趣。人物深得古法,线条简练明快,技法纯熟,长于摹古,其仿唐寅尤见功力,之作几可乱真。诗亦工秀,常以自题诗增强意境表达力。少居瑞光寺,后居东禅寺。
瑶姬(巫山神女)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居于巫峡一带的神女。《巫山县志》称其为南方天帝赤帝(炎帝)之女,未嫁而死,葬于巫山之阳,精魂化为灵芝。《墉城集仙录》称其为西王母之二十三女,将其纳入道教体系。
战国时楚国宋玉《高唐赋》称“先王”游高唐在白天梦见女神愿荐枕,神女临去时称自己“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宋玉《神女赋》叙楚襄王夜梦神女得见神女之美艳绝伦及神女洁身自持而拒绝楚襄王求爱之事。
神女为“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美貌仙女。此后,"巫山神女"常用以比喻美女,“巫山云雨”遂成男女欢好之典,千古传诵。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引出了历代一系列诗赋词曲等文学作品,形成了描写、咏叹神女的韵文学长廊,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3] 作者的不同境界决定了其作品的思想境界亦有高下之分。人们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根据原始宗教神话观念,楚王与神女交合乃天地相会,可以达到政治清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及个人身心强健、延年益寿的目的 [4] 。因而巫山神女实为楚国民族护佑神。大禹治水行至巫山,神女瑶姬授以治水法宝,并遣属神助之。三峡民间流传有巫山神女斩杀十二妖龙、为行船指点航路,为百姓驱除虎豹,为人间耕云播雨,为治病育种灵芝等传说。
题识:余见宋画院刘松年所画瑶姬献寿图,有出蓝之妙,因仿其意作此帧,愧不能仿佛万一,徒取效颦之诮耳。时丁未嘉平雪窗,蒲室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