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翰(1683~1749),字西园,号南村、南阜。五十五岁时因右手病废,改号半亭、老阜、废道人、尚左生、丁巳残人等,山东胶县人。清代书画家。擅长诗文、书法、绘画、篆刻,不受传统限制,生动而富于妙趣。他的毅力惊人,右臂病废后,书画篆刻全用左手,作品朴拙中有生趣,为世人所推重[1] 。举孝友端方科,后官署徽州绩溪知县。早岁知名,尝奉渔洋(王世祯)遗命,为私塾门人。后又受尹元孚(会一)、卢雅雨(见曾)知遇。工书、画,草书圆劲。善山水,纵逸不拘于法,纯以气胜,兼北宋之雄浑,元人之静逸。花卉亦奇逸得天趣。嗜砚,收藏至千馀,皆自铭,大半手琢。究心缪篆,印宗秦、汉,苍古朴茂,郑燮印章,皆出沉凡民及其手。晚病痹,用左手挥洒,笔愈苍辣,因镌“丁巳残人”、“尚左生”二印。著有《南阜诗钞》、《砚史》。卒年六十六。自撰生圹志。高凤翰主工花卉山水,宋人雄浑之神和元人静逸之气在其作品中同时流露,艺术造诣十分精湛。高凤翰的画不拘成法,因而被人归于“扬州八怪”,也有将他列为“画中十哲”的。
何惠鉴旧藏。何惠鉴(1924-2004),著名中国古代美术史权威。何惠鉴1947年毕业于岭南大学。他受业于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毕业论文也是由陈指导。 1950年,陈寅恪秘密安排把何惠鉴送去哈佛攻读艺术史。 1953年,何在哈佛获得中国史与亚洲艺术双硕士学位。 1959至1983年担任克利夫兰「东方与中国艺术美术馆」馆长。 1984至1994年担任Nel-son-Atkins博物馆的顾问。 50年代期间,西方学者对中国绘画研究甚少,总觉得十分费解,创作年代更难以查考。但何惠鉴利用他「艺术侦探」的本事和深度的研究,引领了西方学者的研究之风。 何惠鉴在中国绘画和佛教美术方面堪称权威。著作有《元代文人画序说》、《董其昌的世纪》(合着)等。 详尽完备的The Century of Tung Ch'i-ch'ang (1555–1636)获得了首届Shimada奖。
款识:甲辰(1724)初夏,为渭老老弟作画并缀小诗,统请大教。南邨凤翰。
释文:山高高不极,目穷四山顶。惟有野寺僧,灭没见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