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是明末清初具有开创性的山水画大师,在书法、绘画、诗词上均有杰出的成就。青年时代曾抱着“短衣去国”的壮志,退隐后坚守节操,藉诗画寄托他的爱国情思。周亮工曾这样概括他的一生:“半千早年厌白门杂沓,移家广陵。已复厌之,仍返而结庐于清凉山下,茸半亩园,栽花种竹,悠然自得。足不履市井,惟与汤岩夫诸老过从甚欢。笔墨之外,赋诗自适。”(见周亮工《读画录》)
龚贤善于用墨,主张墨气要厚重、湿润,继承并发扬了积墨画法,丘壑树石多次皴擦渲染,气象浑厚,然而其间又有微妙的深浅变化和明暗对比。他的这种画法将江南山水的秀润、幽深、旷远的特征表现出来。他的绘画往往章法奇特,对丘壑组织往往出人意表。他在画面中讲求黑、白、虚、实的关系,怎么能把两种对立的因素和谐统一,这是他在创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在此画中龚贤在画面中所留白处,或是弥漫在山间的烟岚,或是悬挂岩壁的泉瀑。计白当黑,使黑者愈黑,白者愈白。这种“积墨法”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明暗效果,其黑白使用越密集,画面对比就越强烈。就如龚贤所说:“白者阳也,黑者阴也。石面多平故白,上承日月照临故白;石旁多纹,或草苔所积,或不见日月,为伏阴故黑。”墨法虽是龚贤最大的成就,他的用笔工夫也是不容忽视的。他在沈周晚年的画中得到启示,喜用硬毫秃笔,沉着有力,线质圆厚,苍雄朴拙。
他的艺术风貌主要有两种,为历来画史研究者所熟知的“白色时期”与“黑色时期”,早期的龚贤还在探索的阶段。这时的他似乎对元人冷寂清空的画风有所偏爱,全以干笔勾勒皴擦,以淡墨为主,偶用浓墨点苔,形成一种萧寒清苍的艺术效果。中年后的龚贤开始思变,他在绘画史的长河寻找新的支点,开始钟情于北宋山水,尤其是范宽一派,浓密厚重,如黄宾虹所说:“观宋人山水如行夜山”。我们可以看到,龚贤晚年的绘画,正是以北宋绘画作为依归的。据周亮工《读画录》载:“程青溪论画,于近人少有许可,独题半千画云:画有繁简,乃论笔墨,非论境界也。北宋人千岩万壑,无一笔不简,元人枯枝瘦石,无一笔不繁。通此解者,其半千乎?”可见,程青溪也认识到龚贤对宋元绘画是有深刻体悟的。
款识:古树无花叶不存,天寒木落已归根。山翁翘首坐终日,此意寂寥谁与论。半亩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