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浩(1754—1832),字孟养,号椒畦,江苏昆山人,清代乾隆年间著名的书画家。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山水画得“四王”之一的王原祁正传。原祁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王学浩苦练基本功,一线一点都凝聚了无穷力量,因而有出蓝之誉。他遍游各地,探寻燕、秦、楚、粤的名山大川和幽壑清溪,饱览了雄伟壮美的景色和秀丽旖旎的风光,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为其写山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还擅长书法,从欧阳询入褚遂良,直追二王(义之、献之),篆隶亦古劲,更为他实现其“字要写,不要描,画亦如之”的创作主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又工诗,所以其绘画作品的构图布局常常因为有深远的意境而别具一格。
他又是一位画学理论家,著有《山南论画》。详细论述了用笔、用墨,以及经营位置的方法。他的画论,影响了几代的画家,由于他久居沪上,又开创了海派山水画的画风。张大千和三吴一冯,以及陆恢等海派山水名家都从学习王学浩的山水画法中吸取了养份。大千居士曾在一则题画语中写道:“椒畦诚一代山水大家,学麓台(王原祁)法而能出其右,其名惜为四王所掩耳。”山水画大师吴湖帆先生对王学浩也极为服膺,有“此老画与诗、书俱佳,远在今人之上”的称誉。
此作品为罗振玉旧藏。
款识:丙子夏五,仿黄鹤山樵法于吴门花步之寒碧山庄。椒畦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