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画家序世宁笔下,以鹿为题材隐喻乾隆帝之作品,可追溯至一七三六年弘历登位前,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白描《采芝图》。(见聂崇正等《清代宫廷绘画》,香港,1996年,图版25号,第146页)。图中弘历左手持如意,右手轻按梅花鹿背。梁诗正于雍正甲寅年(1724年)题跋,其时弘历年仅十三岁。精神抖擞的幼鹿,似是踌躇满志的皇子写照。
鹿的形象在四十年后金廷标于乾隆癸未年(1763年)所绘《乾隆行乐图》中再次出现,乾隆已在位二十七年,画上亦绘精壮成熟的公鹿。按当时宫廷合绘画作的习惯,图中双鹿极可能为郎世宁所作(见聂崇正等,同上,图版59号,第226至229页)。心动求偶的公鹿,影射正准备选妃的乾隆(见巫洪,《Emperor’s Masquerade-Costume Portraits of Yongzheng and Qianlong》(乔装皇帝像),Orientations,1995年7至8月,第26期,第25至41页)。
在这四十年间,郎世宁尽得乾隆赏识。一七五七年郎氏七十大寿,乾隆亦为其大排筵席。其间郎氏以鹿为题材隐喻乾隆的画作,传世品至少有《苹野鸣秋图》(香港佳士得二○○○年四月三十号拍卖之第518号拍品,见佳士得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目录,第126至128页),及是次拍卖之《秋林群鹿图》。两画皆描写山野景色,未见乾隆本人,但图中雄鹿显然为乾隆化身。《采芝图》中的幼鹿,角上只有二、三枝角,而《行乐图》,《苹野鸣秋》及《秋林群鹿图》上成熟公鹿,则一如代表帝皇的五爪金龙一样,角上均分五枝。此正反映乾隆已由弘历皇子登基为帝。
《苹野鸣秋》写求偶双鹿(详见佳士得目录,同上),画中央的公鹿深被母鹿吸引,回首凝视,半隐于树丛下的母鹿则含情回望。《秋林群鹿》虽然描绘一只公鹿,八只母鹿,独有一对求偶双鹿,形态及目光与《苹野》中的一对,相若雷同。画面偏左站立的公鹿,回望被树干半遮,静立又敏锐母鹿。画右树荫下躺着另一头母鹿,直望观者,领目光入画。余下六只母鹿中,只有左上的一头留意着这求偶景像,其他五只分别觅食、嬉戏,并未分心。画面充分表现动物自然生态,然而不难断定,这一公八母的表象,极可能象征偶经深宫(即画上的树林)的乾隆,忽然被某一妃嫔吸引停步。
满族人向以“九”为贵,其中以九九八十一件礼物为最高荣耀,亦取“九”与“久”之谐音为福气之象。郎氏在此画取用与《苹野鸣秋》一样之西方油技法,细致描绘画上九鹿及树石流水,当中求偶双鹿的目光形态,乃是画中焦点。颜料选用偏绿、黄的色调,比对《苹野》偏红又较为暗淡的色泽,分别表现出晨曦和黄昏的不同景致。画中对鹿的相吸相惜,借画前干枝纠缠的松树,显露无遗。
《苹野鸣秋》写于一七五七至一七六六年间,为郎世宁晚年作品(聂崇正,未发表文章,2004年4月)。弘历于一七三六年登位为乾隆帝。《秋林群鹿》属郎氏来华早期作品,当写于一七三六至一七五六年间。
感谢阴山工作室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