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圣石谷在有清一代极负盛名,毋庸赘言。即便在今天名家辈出的书画艺术市场,也是数一数二的一线名头。然而经过多年的大浪淘沙,散落民间的王画多为实力买家收入囊中,成为枕中珍秘。真正开门见山的精品力作,不说绝无仅有,亦是稀如星凤。今年北京文博会上参展的一件《九华秋色图》轴,在众多精品中备受关注,就很好的说明了市场对精品的需求与呼唤。如今,这件作品将在中贸春拍上亮相,相信对关注古画、尤其是关注王画的新老藏家来说,定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这件作品作于康熙戊辰正月初七,戊辰为康熙二十七年(1688),王石谷时年五十七。此前在王鉴、王时敏的二位老师的导引下,他曾付出过大量的劳动去研究宋元古法,系统规橅了南北各家所藏的珍惜秘本。其中不但有“笔墨逼真、形神俱似”的临仿之作,更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所谓“集其大成”作品。二王的奖掖提携和自身的刻苦努力,使石谷的声名迅速“惊爆海内,丐求者户外履满,欲作铁门坎”,并随即北上京师,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卷,达到一生艺术创作的巅峰。太子御赐“山水清晖”四字,不但带给王石谷至高无上的荣耀,也奠定了他在画坛的崇高地位。在此前后,随着交游的增多与眼界的开阔,王石谷创作了大量的以临仿古人为契机、实属自家面貌之作。这一时期的作品,是前人公认的其一生艺术创作的精华,并受到广大藏家的一致追捧。《九华秋色图》轴,即绘于此时,是作者兴到之时有感而发的一件仿古佳作。
此图以黄鹤山樵笔法写李白《庐山五老峰》诗意。作者曾多次以此诗为题进行创作。如北京故宫所藏作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癸未的同名作品,亦是以黄鹤山樵笔法出之。石谷一生取法宋元,集古之长,尽驱笔端,乃臻大成。屡以先贤诗意入画,在有清一代画家中甚为盛行,本不为奇。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取法先贤的过程中,他对王蒙似乎尤其偏爱。据陈履生《王石谷绘画年表》统计,其所仿王蒙作品多至29幅,居历代诸家之首;而福开森《历代著录画目》中所载仿王之作,亦达14幅之多,仅次五代巨然而位居第二。石谷在那个年代,有幸目睹过大量的宋元真迹。他自己就曾说过,仅“黄鹤山樵画,见者不下二十余本”(上博藏石谷为荇文作《黄鹤传灯图》卷自题)。王蒙的画,草木茂密,皴法繁细。虽从董巨中来,而自成一家,正和画家艺术创作的动机相契合。悟其法、会其趣、穷其变,用心可谓深矣!屡屡临仿,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此轴描绘了文人雅士向往的理想居所:长松大岭,叠嶂飞泉,云气弥漫处,两三幽居掩映在层层的松荫翠竹之间。画家用王蒙特有的迂回顿挫的牛毛、解锁等皴法,描绘出山体浑厚苍茫的特殊质感;花青浅绛的设色组合,清淡而愈见润泽;繁茂的松枝,屈曲盘旋,八面出锋,神满气足。整个画面林壑苍郁,气韵浑古,虽云临仿黄鹤,而实得宋人真髓。寓法度于纵浪之中,得真趣于笔墨之外,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殆谓是欤?
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件作品在整体面貌上呈现出来的清雅绝伦的艺术效果。如果说布局的繁复郁密、笔墨的苍莽浑沦还显露出了王蒙的影子,那么图中烟云之浓淡灭没、设色之苍润秀雅,则完全出自石谷的独运。这种变法式的摹古,显示了石谷不为古人牢笼的艺术独创精神,也得到了当时包括他的老师在内的同行的一致赞誉。如王时敏在跋石谷《仿王蒙山水》轴(1670年)中所称 “石谷此图虽仿山樵,而用笔措思全以右丞为宗,故风骨高奇,迥出山樵规格之外”,以喻此作,殆不为过。
此轴笔墨苍润,境界清幽,曾经海上名家吴琴木鉴藏并题签。加之尺幅巨大,品相上佳,确实是一件只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绝之作,巨眼藏家,当不以余言为妄耳。
款识:九华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处巢云松。仿黄鹤山樵笔。戊辰人日海虞石谷子王翚。
作者 王翚
尺寸 138×61.5cm
创作年代 1688年作
估价 RMB 3,000,000-3,800,000
成交价 RMB 3,360,000
专场 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一)
拍卖时间 2011-04-30
拍卖公司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1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著录: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古代书画,第108-109页。
钤印:王翚之印(半朱文半白文)、石谷子(朱文)
鉴藏印:赵氏湘管斋藏(朱文)、甫里赵卓嵩霞氏藏(朱文)
说明:吴琴木题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