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的绘画在当时即名重于世。石涛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石涛山水不局限于师承某家某派,而广泛师法历代画家之长,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加以变化,又注重师法造化,从大自然吸取创作源泉,并完善表现技法。作品笔法流畅凝重,松柔秀拙,尤长于点苔,密密麻麻,劈头盖面,丰富多彩;用墨浓淡干湿,或笔简墨淡,或浓重滋润,酣畅淋漓,极尽变化;构图新奇,或全景式场面宏阔,或局部特写,景物突出,变幻无穷。画风新颖奇异、苍劲恣肆、纵横排奡、生意盎然。
石涛(1642-1708),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清初画家,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工书法,能诗文。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
录文:青铜玉匣两飞仙,碎石团云最可怜。雪月情生清客梦,狂吟思发助吾颠。匡庐三叠神交久,南岳千浔旧好缘。有志名山探七尺,何妨随处共留连。不为探奇不访仙,夜来入耳最堪怜。穿云堕地情犹舞,坠石高眠意放颠。尽日浑然忘世虑,昔年曾结此中缘,缘兮兴发图千顷,住笔狂呼字字连。废纸中搜得予往时游小东庐听泉二首,偶得宫纸半幅并图存之。清湘大涤子济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