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 约翰·米莱斯爵士 Sir John Everett Millais 名作(代表作)《路易丝·简·乔普林》
来源:枫荣美术网 发布时间:2025-1-8
摘要:肖像画,Louise Jane Jopling (née Goode, later Rowe),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爵士 Sir John Everett Millais (1829 - 1896),是英国画家和插画家,是拉斐尔前派兄-弟-会(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的创始人之一。准男爵(baronet),英国皇家学院院士,院长。
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爵士 Sir John Everett Millais (1829 - 1896),是英国画家和插画家,是拉斐尔前派兄-弟-会(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的创始人之一。准男爵(baronet),英国皇家学院院士,院长。
米莱斯(Millais)是一位神童,11 岁时成为进入皇家学院(Royal Academy)最年轻的学生。拉斐尔前派兄-弟-会在他位于伦敦高尔街(Gower Street) 83 号(现为 7 号)的家中成立。米莱斯(Millais)成为该风格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在 1851-1852 年创作的画作《奥菲莉娅》(Ophelia)体现了该团体的历史和自然主义(historical and naturalist)焦点,成为最受欢迎的拉斐尔前派绘画之一。
1853年,他入选英国皇家学院(Royal Academy )准院士。1863年成为正式院士。到 19 世纪 50 年代中期,米莱斯(Millais)逐渐摆脱了拉斐尔前派的风格,在他的艺术中发展出一种新的现实主义(realism)形式。他后来的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米莱斯(Millais)成为当时最富有的艺术家之一。
但包括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在内的一些昔日的崇拜者却认为,这是一种对过去的出卖,虽然这些批评家和 20 世纪早期的批评家通过现代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艺术,认为他后来的许多作品都是乏善可陈,但这种观点在近几十年来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他后来的作品,已经被放在 19 世纪晚期更广泛的艺术世界中更广泛的变化和先进趋势的背景下来看待,现在,米莱斯(Millais)当时的作品可以被看作是对当今艺术世界的预测。
1885年,米莱斯(Millais)被封为准男爵(baronet),并于1896年当选为皇家学院院长。
米莱斯(Millais)的代表作品包括:
《奥菲丽亚》(Ophelia,现存泰特英国美术馆(Tate Britain));
《玛丽安娜》(Mariana,现存泰特英国美术馆(Tate Britain));
《红心是王牌》(Hearts are Trumps,现存泰特英国美术馆);
《林间晨雾》(Dew-Drenched Furze,现存泰特英国美术馆);
《伊芙琳·坦南特小姐》(Miss Eveleen Tennant,现存泰特英国美术馆);
《盲女》(The Blind Girl,现存伯明翰博物馆和美术馆(Birmingham Museum and Art Gallery));
《黑衣布伦瑞克》(The Black Brunswicker,现存利物浦 利斐夫人画廊(Lady Lever Art Gallery, Liverpool));
《波西亚》(Portia,现存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双胞胎,凯特和格蕾丝·胡尔》(The Twins, Kate and Grace Hoare,现存剑桥大学 菲茨威廉博物馆(The Fitzwilliam Museum));
《伴娘》(The Bridesmaid,现存剑桥大学 菲茨威廉博物馆(The Fitzwilliam Museum));
《赎回》(The Ransom,现存盖蒂艺术中心(The Getty));
《明亮的眼睛》(Bright Eyes,现存苏格兰 阿伯丁艺术画廊(Aberdeen Art Gallery));
《鸽子返回方舟》(The Return of the Dove to the Ark,现存牛津大学 阿什莫林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
《是还是否?》(Yes or No?,现存耶鲁大学美术馆(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
《军-团的孩子》(L*Enfant du Regiment,现存耶鲁大学美术馆(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
《俘-虏(红宝石)》(The Captive (Ruby),现存澳大利亚 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
《“有史以来最甜美的眼睛”》(Sweetest eyes were ever seen,现存英国 苏格兰国立美术馆(National Galleries of Scotland);
《路易丝·简·乔普林》(Louise Jane Jopling (née Goode, later Rowe),现存英国国家肖像画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等。(枫荣翻译编辑)
******************************************************
上图:画家:Sir John Everett Millais (1829–1896)
标题:Louise Jane Jopling (née Goode, later Rowe)(路易丝·简·乔普林(娘家姓,后来是 罗韦 ))
创作时间:1879
画幅尺寸:1240 mm x 765 mm
英国国家肖像馆资料:
19 世纪 70 年代末,画家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爵士(Sir John Everett Millais)住在肯辛顿宫宫门(Palace Gate, Kensington. ),他的画室生意兴隆。
约瑟夫·米德尔顿·乔普林(Joseph Middleton Jopling)于 1874 年与露易丝·罗默(Louise Romer)结婚,“此后多年,乔普林先生和夫人一直是克伦威尔广场和宫门的常客,乔和他聪明的妻子与我们全家共进晚餐时,我们度过了许多愉快的夜晚”,米莱斯(Millais)的儿子后来回忆道。
创作这幅肖像的会面是非正式的,是长期友谊的体现。另一方面,路易丝(Louise)虽然更年轻,但她本身就是一位专业画家,与米莱斯(Millais)不相上下,她显然激励了米莱斯(Millais)。1875 年,米莱斯(Millais)成为这对夫妇的儿子的教/父。两年后,米莱斯(Millais)一个如此忙碌的人做出了如此慷慨的举动,为他的教子画了这幅他母亲的画像。
路易丝·乔普林(Louise Jopling)自己对这幅肖像画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提供给米莱斯(Millais)的教子(她的儿子)和她的传记作者的,第二种说法是发表在她的回忆录《我生命中的二十年》中。她写道:
“米莱斯(Millais)在短短的五次试画中为我画了这幅肖像。他慷慨地将功劳分给了我:啊,一幅好的肖像画需要一个好的坐姿,要不是你坐得这么好,我也不会画得这么好。但是,连续5天的站立真的把我弄晕了,我大约 10 点 30 分到达工作室,一直站到午饭时间,之后又站了大约一个小时,整整5天 ... ... 结果就是这样,米莱斯(Millais)为我画的肖像被认为是他画过的最好的女性肖像。”
路易丝·乔普林(Louise Jopling)还描述了服装的选择:“我们就我应该穿什么衣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她还讲述了一则轶事,以解释她表情的特殊性:
“当然,我尽可能地让自己的表情迷人,第三天,我的表情在肖像画中非常讨人喜欢 ...... 我们开始谈论其他事情,可惜我忘了继续保持我设计好的美丽表情,因为我们的话题让我感到非常愤慨,米莱斯(Millais)突然说:[ 哦,我们不能继续谈论这个了!], 他疑惑地看着我,又疑惑地看着那幅画。我从模型台上跳下来,跑去看那幅画。它所有美丽的表情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我必须有的表情 --- 一种挑衅的、相当强硬的表情。...... 不过,也许这样也好,因为这张脸无疑变得更有个性了,也许在生活中,这比甜蜜的表情要好得多。”
最终,各方都得到了回报。米莱斯(Millais)在写给她的丈夫乔·乔普林(Joe Jopling)的信中说:“我很高兴能让我的老朋友满意。我认为你会满意的,因为画得很舒服,我觉得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创作”。
作品充满了法国风情,《路易丝·乔普林》(Louise Jopling)的色彩和巴黎服饰的绚丽画风,让人想起马奈(Manet)当时的女性肖像画。1878 年,米莱斯(Millais)曾多次访问巴黎,在世界博览会上展出并获得荣誉军-团勋章。
在第二年创作《路易丝·乔普林》(Louise Jopling)这幅画时,米莱斯(Millais)接触到了法国最新的艺术,再加上画中人物的气质、熟悉感和共同的职业背景,激发了他异常直接和快速的创作灵感。这种效果延伸到画框上,画框采用了十八世纪早期的法国风格。作为同样是画家的露易丝(Louise)会认出这些参考资料,正是艺术家和坐者之间这种微妙的默契赋予了作品独特的魅力。
这幅画于 1880 年在伦敦展出时引起了轰动。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1877 年曾为路易丝·乔普林绘制过整幅画)称这幅画“非常棒”。仅在最初的十年中,这幅画就参加了六次不同的展览(包括 1882 年的巴黎展览),并制作了版画大量发行。
艺术家的教子林赛·米莱斯·乔普林(Lindsay Millais Jopling)---- 于 1919 年向全国展示了这幅肖像画。在维多利亚时期艺术最不时兴的时候,这幅肖像画在公共领域保留了大约四十年,在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和泰特美术馆(Tate)之间来回穿梭,很少展出。最终,“有条件的”(模棱两可的)赠与条款被证明是个大问题,这幅画于 1958 年被归还给了赠与者。两年后,乔普林( Jopling)将这幅画借给了牛津大学的阿什莫林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直到1988年11月22日在苏富比拍卖行售出,才由罗兰德(R.W. Rowland)购得。2007 年 11 月 1 日进入国家肖像馆(NPG)。(枫荣翻译,如有不准确请谅解)
*******************************************************
下图:作品细节
细节图下载(下载仅可用于学习研究和欣赏(在文献中引用请说明出处),不可用于商业领域):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prN0fAnlMEuO58eDiYptA
提取码:9ytx
本帖创建于 2023-9-29,2025-1-8 修改完善
会员名
点评内容
发表时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帮助(?)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5 www.fonron.com
粤ICP备13068358号